以核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2025-2-11 10:46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是说新语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能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持续性威胁着能源供应的稳定。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是保障能源长期稳定供应、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紧紧围绕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发展清洁能源的初心使命,走出了一条以核能为主的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

  高起点起步,打造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范本。核电,是安全、可靠、经济的清洁低碳能源,在保障能源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5月6日巴黎举办的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中明确指出,“大亚湾核电站、空客天津A320总装线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成为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1978年,党中央决策,从法国引进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拉开了序幕。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8月7日正式开工,历经“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在1994年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大陆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从无到有的重大跨越。如今,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30余年,累计实现上网电量4400多亿千瓦时,其中输送香港的电量达3200多亿千瓦时,占香港总用电量的1/4,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批量化建设,奠定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基础。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中广核持续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建设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工程,形成CPR1000核电技术品牌,并在广东、广西福建辽宁等地建设了20台CPR1000机组,形成了我国核电批量化、标准化、系列化建设新格局,实现了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从全面引进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历史性跨越。按照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相关指标,2024年中广核28台在运核电机组86%的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4台机组综合指标达到满分,充分发挥了核电机组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基荷优势,有力有效支撑了能源保供。

  华龙腾飞,引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发展势能。拥有自主核电技术,是我国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前提。基于此前数十年核电建设积累的经验、人才和资源,中广核及合作伙伴积极推进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研发,成功推出与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同台竞技的大国重器“华龙一号”,成为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中广核“华龙一号”产业链已带动5400多家上下游企业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推动“华龙一号”实现核电整机设备100%国产化。2024年5月25日,随着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投产发电,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验证了“华龙一号”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积累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布局“非核”,把新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因应时代变化和能源革命,中广核在大力发展核电的同时,积极进军非核清洁能源。历经18年绿色发展,中广核国内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已突破5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覆盖风电、光伏、光热、抽蓄、储能、氢能等业务类型,建成汕尾“伏羲一号”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内蒙古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我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等一批重点项目。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