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对表美丽广州建设要求,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2025-2-11 13:43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郑秀亮

生态环境监测是反映美丽中国“颜值”的“镜子”,是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的“侦察兵”。2024年以来,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广州监测站)按照“保基本、抓重点、争创新、塑品牌”工作思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不断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提供坚强支撑。

广州监测站坚持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动党建和业务相融互促。通过成立蓝天、碧水、净土、全运、应急等8支党员先锋队和16个“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党员先锋岗,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的担当,让党员干部在保障广州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优良、数智化转型、监测大比武等重大工作任务中走在前作表率,以“党建红”支撑“生态绿”。

紧紧围绕美丽广州建设、“百千万工程”,广州监测站扎实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一年来,高质量完成春节期间烟花汇演和十五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空气质量监测保障、珠江口—江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全国水生生物补充调查以及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海湾精细化调查、珠江水系综合整改加密监测等重大任务。继续完善全市生态环境感知“一张网”,深化大气环境预警防控网络建设,稳定运行13个组分站,持续开展O3及前体物和PM2.5成分在线监测;建成5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开展碳浓度和通量监测,逐步掌握区域温室气体时空分布及碳源汇特征;建成运行20个声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实现声纹识别溯源全覆盖;积极推进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广东广州城市站建设;完成13个国家生态质量样地鸟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和40个点位生态遥感野外核查,完成46个点位水生态监测;组织完成全市道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车辆3万余辆次,遥感监测机动车约1000万辆次,累计检查机动车检验机构约1000家次。

坚持创新引领,广州监测站致力打造大湾区地下水多层自动监测品牌,建设“一井一站一平台”,实现地下水监测高效感知及智慧管理。项目成功入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4年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获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创新“1+3+3”建井模式,开创了地下水一孔多层巢式监测井建设新模式;创新地下水多层多指标自动监测关键技术,开展了设备装备的产学研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地下水监测数据智慧管理体系,构建了采—测—预警业务化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有效提升数据深度治理及智慧分析能力。

坚持科技引领,推进地基雷达、卫星、走航、无人机、超光谱监测以及机器视觉、声纹识别等新型感知技术在大气、水、生态质量监测的应用;探索和应用全自动水质监测分析仪;初步建成生物环境DNA实验室。大力推进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多模态、数值模拟等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实现7—10天空气质量短临精细化预报和1KM高空间分辨率空气质量预报;开展复杂河网水质模拟、数据驱动机器学习预测预警、水环境污染溯源等,提升水环境质量未来7天预测预报及水污染事件溯源分析能力。

坚持质量引领,广州监测站连续七年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为“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完成能力开拓10项,实验室具备4个领域14个类别1362项参数的CMA认证能力,继续在省内保持领先。顺利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组织的现场评审,维持实验室认可(CNAS)资质,开拓水质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监测能力,得到评审组一致认可并获推荐,成为全省首家通过该项目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的监测机构。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成立新污染物联合监测和研究中心,持续加强新污染物筛查和评价。牵头编制的《污染源污水监测现场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第9部分:污染物现场快速筛查技术规范》等2项技术规范已发布实施。

坚持“我为群众讲监测”,广州监测站累计举办对外开放日活动10次,接待公众910人次。其中,六五环境日期间开展线下科普开放及向公众展示环保设施活动2次,线下接待和惠及人数约500人次,线上惠及人数达44万人次。与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群众开放日活动,被授予“广州生态文明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称号,与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志愿者协会等单位共同成立“广州生态环境监测志愿服务队”,共同致力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让志愿者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接下来,广州监测站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美丽广州建设要求,锚定“三平台四基地”功能定位,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业务支撑,为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贡献新的监测力量。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