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锐财经)

2025-2-11 14:33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廖睿灵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永宁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4.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通过并网管理和电力消纳机制,保障了风电项目稳定运行和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为什么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对终端用户用电有什么影响?围绕相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新能源上网电量电价由市场形成

  2009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多项价格、财政、产业等支持性政策,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40%以上,已超过煤电装机。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上网电价实行固定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也没有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矛盾日益凸显,亟须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比早期大幅下降,各地电力市场快速发展、规则逐步完善,也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创造了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革,明确坚持市场化方向,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配套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分类施策,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改革的主要内容来看,一是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二是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后,在结算环节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按机制电价结算。三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存量项目的机制电价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采取“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

  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通常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特别是光伏发电集中在午间,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后,午间电力供应大幅增加、价格明显降低,晚高峰电价较高时段又几乎没有发电出力,新能源实际可获得的收入可能大幅波动,不利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在此情况下,如何确定新能源上网电量电价?《通知》明确,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扣除差价。通过这种‘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让企业能够有合理稳定的预期,从而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该负责人说。

  从项目运营看,新能源具有固定投资成本占比大、变动成本占比小的特点,随着技术进步、造价持续降低,新老项目经营成本差异较大,改革需要平衡好新老项目关系。为此,改革明确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上述负责人表示,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划分。其中,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通过开展差价结算,实现电价等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的增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根据国家明确的各地新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等动态调整,机制电价由各地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

  “改革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用户用电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对于工商业用户,静态估算,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可能略有下降,后续工商业用户电价将随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波动”。

  长远看,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关键步伐,对电力行业发展意义重大。前述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改革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存量增量分类实施支持措施,有利于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入市交易后,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各类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体现,更好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助力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

  此外,改革将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改革后,新能源与煤电等一样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均由市场形成,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扩围,同时各地电力市场规则将按照国家要求相应完善,能够极大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该负责人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