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解读

2025-2-12 11:30 来源: 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近日,省政府印发《山西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聚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

《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8%,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量在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山西目标基本实现。

《方案》从10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要抓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强力推动露天矿山整治和稳妥有序推动重污染企业搬迁等工作,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保持在11%以上。

实施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要加强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强化煤电清洁低碳发展,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到2028年底,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到2030年,全省所有持证在产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实施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升级,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左右,全省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

实施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行动,要从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等方面着手。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含网约车)占比分别力争达到97%、70%;力争全省获评国家公交都市的城市超过4个;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实施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行动,要做好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加快城乡供热结构调整和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工作。全省原则上不再新建除集中供暖外的燃煤锅炉,对35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进行动态清零;到203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稳定在90%、8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实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行动,要抓好促进节能降碳增效、强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工作。到2027年,全省新增工业固废年利用率达60%以上。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实施绿色产品供给行动,要强化绿色制造能力,积极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增强绿色农林产品供给优势。

实施绿色消费扩大行动,要全面促进绿色用品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开展创新示范推广。

完善绿色转型政策支撑体系,要抓好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和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等工作。

为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实践支队前往大湾区重点企事业单位,调研了大湾区的产业前沿动态。实践期间,支队走访了广州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华发集团等重点单位,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以及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为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实践支队与当地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了学术分享交流活动。通过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香港建筑署、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珠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进行研讨交流,同学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为自身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发,进一步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前沿和技术路径。 

通过此次实践之旅,支队成员们深入领略了大湾区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前沿理念与创新实践成果,不仅拓展了专业视野,更为加速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积累了宝贵经验、贡献了青春力量!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