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到65分钟以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到2035年,气象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服务自治区重大战略和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实施方案》从七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一是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将气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纳入自治区科技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加快建设气象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气象领域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多部门、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气象关键技术科研协同攻关机制。二是提高气象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精密气象监测体系,统筹行业、社会气象监测设施,共同建设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和专业气象观测网;构建精细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气象服务众创开放融合平台和数智化精细气象服务系统;强化气象信息数据支撑应用,建设智能融合的空天地一体化气象通信网络。三是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优化“1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提前1周以上预测气候趋势和预报灾害性天气过程,提前3天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和时段,提前1天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逐6小时更新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逐3小时进行预警信息指导,提前1小时开展气象风险临灾服务),强化高级别预警“叫应”和全社会快速响应联动;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慧型的气象预报业务体系;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保障服务;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建立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快速响应指挥系统。四是提高气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实施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融入智慧农牧业创新工程;实施
交通强区气象保障行动,强化公路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强化能源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完善无缝隙风能、太阳能预报业务体系,提升风、光发电功率预报准确率。强化“沙戈荒”风光电基地精细化智慧应用服务;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自治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气象观测设备全覆盖。开展气候生态产品评价,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五是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冰雪运动、那达慕等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深化致敏花粉气象条件预报;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开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排涝、园林绿化、建筑
节能等气象保障服务。六是助力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强全球变暖对内蒙古黄河流域等气候承载力脆弱区影响的监测;强化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加强“三北”工程、“一湖两海”、察汗淖尔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气象监测评估。七是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支持气象领域申报“英才兴蒙”工程项目;加大地方人才工程、人才奖励对气象领域倾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