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何以为“绿”?

2025-2-19 10:50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邹祖铭

最近,全国有一些省份发布了去年省级全面深化改革的优秀案例,挑选出来的案例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标准是有特色、效果好、影响大、可复制的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伴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通过吹响。各地组织评选、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是对各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贯彻是否到位的有效检验。

在各地发布的众多案例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在少数。正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了许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并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纵观各地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及时响应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紧紧契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精神内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重要的内容。这是从制度上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从实际践行层面,各地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给出了翔实的回应。

绿色生态被视为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江西省是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江西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底气足、经验丰富。在江西省发布的案例中,江西推进全省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机制改革、抚州市探索创新“两山”实体化转换路径、上犹县探索“1+1+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上榜,这背后,是江西从省市县三个层面,寻找解决全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面临着“度量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难”的问题的经验。从概念铺天盖地到落地聚焦难道,江西在摸清价值的同时,更在顺畅实现价值。

黄河流经的陕西省,用商洛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迈出富民强市新步伐、延安市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两个案例展示了当地对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地处秦岭腹地的商洛,近年来,聚焦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培育“菌果药畜茶酒”等土特产,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设立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加强“山水商洛”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增效。拥有红色历史延安市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大规模开展林业碳汇交易,面对水土保持困境敢于破局做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的文章。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四川发布的案例探索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模式,是对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实践成果。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推进,川渝两地在生态领域的合作已从初期的工作机制探索,上升到协同立法、一体推进的高度与深度,五年来,川渝两地陆续签订落实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多达130项。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还提出,要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江西发布的案例九江市探索排污权储备和交易改革新路径,精准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优质项目落户指标难等问题,持续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探索建立排污权政府储备和出让机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排污总量、为产业升级释放环境容量,试点以来,九江市已向20家企业出让41宗储备排污权;发布的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管理机制则是巧妙利用科技手段,为生态环境治理和监测数智赋能,打造现代化的治理体系。

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在福建发布的案例创新探索海洋生态修复“厦门实践”,让大家看到,厦门不断开拓创新,从湖扩展到海湾,从开发无度无序、资源冲突、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九龙闹海到今天美丽海湾的蜕变。陕西省发布的案例大荔县坚持治沙兴沙并重实现生态经济共赢,则聚焦大荔县“建骨架、配网络、改品种、调结构、兴产业”五大任务齐头并进,建成以林果业、农牧业、果蔬加工业为主的生态沙产业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为发展建立“绿色标尺”。福建发布的案例宁德周宁县践行“三库+碳库”理念创新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的有力体现。“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周宁县作为“三库+碳库”重要生态理念的首倡地和先行实践地,多年来,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工作,全县林地面积新增52.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2.8%增长到72.96%,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1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乡村振兴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生态环境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各地发布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福建省宁德市念好新时代“山海经”走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陕西省富平县以治水为主线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陕西省白水县探索建立“四项机制”破解废旧农膜“白色污染”困局等案例入选,为各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仅是应对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欣喜地看到,全国各地不少地方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内容贡献出了实践力量、探索出了创新经验。但其实,近年来,除了被选中成为优秀案例的地方,还有不少地方的经验值得关注,但往往是因为这些地方改革不一气呵成、不一以贯之导致的不成气候而难以获得关注,这也提醒了各地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需有“破圈思维”,各地应善于打破部门壁垒、激活市场活力、调动群众参与,才能让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成果从“盆景”变“风景”,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赢格局。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