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以生态之美积聚绿色发展势能

2025-2-21 13:17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余常海

四川省绵阳市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奋力攻坚,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乡更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聚焦治污攻坚,守护天蓝水清地绿

“‘天空地’系统发现部分工业园及其周边区域存在VOCs高值区,请立即现场核实……”

日前,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收到大气污染防治作战群发出的异常信息预警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到现场核实。当日下午,执法人员在大气污染防治作战群反馈:“经排查,现场发现一家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的家具企业,已开展帮扶指导。”

2024年7月,通过与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合作,绵阳市成功搭建“天空地”一体化溯源防控及预测预报平台,利用卫星遥测、激光雷达扫描、地面各级监测站点等数据实现大气污染全面感知,对全市污染源进行跟踪溯源,发现一批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向各县(市、区)、园区提出了精准到点的管控建议。

自采用“天空地”一体化溯源防控及预测预报平台以来,绵阳市组建环境质量分析及问题整治专班,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五提示”制度,推动实施绵阳市部分城区秋冬季特殊时段机动车临时限行措施,先后开展“秸秆禁烧专项整治”“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十日攻坚”“涉气工业企业及汽修行业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实施178个重点企业减排项目,推动53家企业创建环保绩效评级,压减55条烧结砖瓦企业生产线。

2024年,绵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3,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49名,同比前进22名,取得“十四五”以来最好成绩;细颗粒物(PM2.5)浓度33.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9.5%,创“十四五”以来新低;优良天数率88.5%、同比增加7.5个百分点,较去年增加30个优良天,重返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作为绵阳的母亲河,涪江一年比一年清澈。2024年,川渝九地生态环境部门共同签署《川渝九地共建美丽涪江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框架协议书》,建成投用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开展跨界断面水质协同管控、执法联动等合作行动36次,开展水质波动快速处置43次,整治农村黑臭水体3个。同时,绵阳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60个,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83.4%。全市20个国省控考核断面、11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仙海湖成功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涪江绵阳段成功纳入全省“三江两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设规划。

此外,绵阳市还完成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环境全覆盖监督性监测,推进“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107个土壤调查备案、6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经开区化工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评估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聚焦绿色发展,蓄积绿色动能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内,一个能够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新型工业CT样机刚刚研发完成。这是我国首个花瓣加速器的样机,可应用于工业辐照、工业CT检测、同位素制备等多个领域,尤其适合生产医用同位素。

核医疗是现代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手段,也是迈向精准医学的重要途径。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拥有一批国防科研院所,科技底蕴深厚。

核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生态环境部门的保驾护航,绵阳市生态环境局承担着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事实上,这也是环境准入的一个方面。

一直以来,绵阳市实行严格环境准入机制,通过不断优化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地应用。制定《绵阳市生态环境系统环评审批服务工作规则》等,持续优化环评审批程序,2024年,绵阳市高效审批建设项目环评326个。建立排污许可县级初审、市级联审制度,核发、变更排污许可证368张。

此外,绵阳市还将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环境信用良好的177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免予行政处罚61件。结合行政管理实际,积极探索对裁量幅度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下浮额度设定4个梯度,从而实现精准、规范裁量,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近年来,绵阳市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严控新增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坚决防止科技创新高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危险废物集散地与处置地。深入开展“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坚持将污染物总量来源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把“准入关”,严控“两高一低”行业新增产能、盲目发展,为绵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增加环境容量。同时,加大项目包装申报力度,提升项目服务支撑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平,全年累计包装申报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12个,对上争取资金2.66亿元、同比增长33.7%。推进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超低排放改造(二期)等32个项目开工建设,有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生态美市,推动幸福城市建设

2022年,绵阳提出“生态美市”战略,与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共同构成了“五市战略”。这既体现了绵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作为科技城,绵阳肩负着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生态之城、科技之城,成为绵阳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集中体现了绵阳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魄力。

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指出,将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有效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加强绿色低碳转型。

其中,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绵阳市的成效也尤为突出。2024年,绵阳市有序推进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修订实施《涪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与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等10个市(州)签订第二轮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进一步扩大资金总额度。

在执法监管方面,2024年,绵阳市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93件,处罚金额815.58万元。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会同市公安局建立联合会商制度,对于重难点案件实行信息共享,在侦查重点线索时由公安机关提前介入,2024年公安机关立案调查11件,部省共发布绵阳市典型案例3个。

2025年对于绵阳的生态环境保护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开强向记者表示,绵阳市将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制定《美丽绵阳建设2025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突出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美丽绵阳建设部署落地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改善攻坚,统筹落实“三水共治”,深入推动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生态环境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升级的正向拉动作用,主动参与、提前介入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总量来源、环境容量不足等落地制约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切实夯实环境安全底线。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