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投融资扮演着金融
市场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桥梁角色,其资金具有天然的逐利性,而气候项目兼具财务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建立畅通、高效的气候资金对接机制是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集聚的关键。2022年以来,
四川天府新区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为契机,紧扣资金引导和项目挖掘两条主线,完善气候资金供需对接机制,畅通资金供需渠道,探索走出一条气候投融资高质量发展的“天府路径”。
在资金端,不断丰富供给来源。先后引入16家战略合作金融机构,基本实现银行、基金、保险、风险投资等多元资本全覆盖,通过组织金融机构经验交流分享活动,激活资源配置效能,全方位构建气候投融资金融生态圈。强化天府国际基金小镇金融资源聚集功能,天府新区落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基金共8支,注册规模约53.2亿元。联动本地头部GP(普通合伙人)机构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引入从创新成果发现、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耐心资本,强化创新策源。
在项目端,扩大需求覆盖范围。建立立足成都、辐射川渝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出台《成都市气候投融资支持项目目录(试行)》《成都市气候投融资项目认定规范(试行)》《成都市气候友好型企业评价规范(试行)》,明确项目和企业入库评价流程、要求及评分细则。目前已有66个气候投融资项目和55家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评审入库,融资需求998.89亿元。同时,强化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与四川省近零
碳排放园区试点“双试点”协同,将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企业库”建设范围拓展至全省,挖掘园区气候资金需求超10亿元。
在对接上,完善服务工作载体。搭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气候投融资服务体系,线下设立天府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开展项目和企业筛选评定、气候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等工作,增强气候投融资组织运营效能,加快气候投融资人才、资金、技术、数据要素聚集;线上搭建天府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嵌入“AI项目智能识别”和“碳核算”辅助工具,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气候评估提供便捷的评估手段,赋能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支撑上,提升基础服务能力。定期召开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推进会及研讨会,深入开展气候投融资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提供26次助企纾困、融资对接专家上门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专业金融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深化产融对接。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部署,四川天府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
陕西西咸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签订气候投融资试点合作备忘录,构建跨区域合作与交流网络,推动区域气候投融资对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