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
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计算并发布中国2023年度输配电(不含线损)
碳足迹因子,为0.0036kgCO2e/kWh。
这一数据是如何计算得出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李颖毅在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输配电碳足迹因子是如何得出的?
“依据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输配电环节碳足迹核算过程中,共考虑设备获取、施工建设、运营维护、退役处置四个阶段,数据收集涉及各电压等级,涵盖架空线路、电力电缆、输电杆塔、电力变压器、组合开关、智能电表等典型设施。”李颖毅说。
输配电环节碳足迹核算过程中,在设备获取、施工建设、退役处置阶段,
碳排放按照30年运营年限及2023年用电量进行度电折算;在运营维护阶段,碳排放按照2023年用电量进行度电折算。
“首先,确定输配电环节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边界及考虑的设施范围,制定各阶段排放清单,选择时间跨度;其次,对活动水平数据以及碳足迹因子进行收集;最终,对各阶段碳排放累加,并通过全生命周期电力产出(用电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输配电环节的度电碳排放结果,作为电力碳足迹中的组成部分。”李颖毅介绍道,整个测算过程涉及产品、工程等不同层面的碳足迹计算工作,需要根据典型案例数据及功能单位碳足迹对输配电环节碳足迹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度电碳排放结果。
输配电碳足迹因子边界是如何确定的?
“输配电测算系统边界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李颖毅说。
一是设备获取阶段,输配电设施涉及的原材料获取与
运输,设备生产制造环节的能源消耗、消耗性材料等所有可能产生的排放,以及输配电设施从生产厂商运输至施工现场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
二是施工建设阶段,输配电工程建设及设施安装过程涉及的施工机械能源消耗,以及
水泥等消耗性材料使用产生的碳排放情况。
三是运营维护阶段,输配电设施巡视、处缺、维修环节涉及的能源消耗,六氟化硫逸散,以及输配电线损碳排放。
四是退役处置阶段,输配电设施拆除与预处理、废弃设施运输、材料分离与转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
据介绍,在输配电环节生命周期各阶段中,设备获取阶段度电碳排放占比7%,工程建设阶段度电碳排放占比3%,运营维护阶段度电碳排放占比90%(线损度电碳排放占输配电环节度电碳排放的89.4%左右),回收处置阶段度电碳排放占比0.006%。
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包含发电和输配电环节,考虑到线损间接碳排放已包含在发电直接碳排放中,为避免重复计算,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应计入不含线损碳排放的输配电碳足迹。剔除线损碳排放后,输配电环节中的设备获取、施工建设、运营维护以及退役处置阶段的度电碳排放分别占生命周期度电碳排放总量的63%,31%,6%以及0.06%。
与国际数据库相比有何优势?
据悉,此次输配电碳足迹因子案例选取国家电网公司输配电网进行测算,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及各电压等级,电网设施涉及架空线路、电力电缆、输电杆塔、电力变压器、组合电器、智能电表等典型设备,能够反映全国输配电环节生命周期排放水平。
本次测算考虑了输配电设备获取、施工建设、运营维护、退役处置阶段的碳足迹,其中,线损碳排放包含在运维维护环节。国外核算规则中尚未包含剔除线损之外的因子,若按照输配电除线损电量外的其他生命周期过程,我国输配电碳足迹因子为0.0036kgCO2e/kWh。
国际上对于输配电环节碳排放,主要考虑线损碳排放,尚未对上下游实现完全追溯。其中,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2023年排放因子中,对于生命周期视角输配电过程电力损失造成的碳排放主要通过输配电损失系数体现,未对输配电工程建设和设备上下游的排放进行追溯。
李颖毅说:“我国这次试算结果在生命周期考量上更贴合输配电环节碳足迹,对上下游的追溯也更加全面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