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IPCC全会 有什么样的前世今生?

2025-2-25 10:46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张源

2月24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这是我国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气象类国际性会议,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高级别会议,对于推动全球气候行动、加强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届全会将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全球治理经验,贡献中国智慧的新发展理念和实践,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为国际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平台,IPCC愈加受到广泛关注,195个国家是其会员。如今,IPCC已经完成了6个周期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先后发布了43份评估报告,目前正处在第七个评估周期。这些报告并非一个个冷漠的数据,而是逐渐承担起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的重任,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权威参考资料,为各国政府制定气候政策、国际社会开展气候合作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自推动IPCC创建以来,中国气象局始终是积极的倡议者、贡献者和实践者,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1988年,在一群极富远见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推动下,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创建了IPCC,成为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同年,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当选为WMO主席。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联合国专门机构担任主席。他积极推动IPCC的成立,也助推国际科学评估进程的开启。
时间来到1994年,唯一设在亚欧大陆腹地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在青海建成。30多年来,该站清晰显示了历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加速增长,这就是著名的“瓦里关曲线”,为IPCC等多项科学评估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中国气象工作者参加了IPCC历次全会和主席团会议,以及历次IPCC评估报告编写、机制改革等活动,并阐述中国关于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基本立场。中国数百位科学家参与了IPCC评估报告、特别报告、方法学报告的编写和评审,为科学、全面和客观评估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家连续五次当选IPCC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被采纳,已成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良好范例。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2020年,中国鲜明提出“双碳”目标,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中国气象部门在气候变化科学和应对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提高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监测能力,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等机理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系统模式开发、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形成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助力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随着IPCC科学评估进程的推进,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将发挥日益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气象部门从WMO改革到地球系统观测、无缝隙预报、早期预警系统建设等,以特有的方式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并继续奔走在气候变化研究前沿。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