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零基预算”一词。
什么是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每个预算周期都从零开始,不参考之前的预算,按当前需求分配资金,这样能更灵活地分配资源。
实施零基预算会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利好?
实施零基预算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项目落地。在零基预算情况下,绿色低碳项目有更多机会获得资金,因为它们不会被传统预算中的固定项目挤掉。政府或企业可以通过零基预算,将原本用于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资金,重新分配给可再生能源、污染治理、绿色技术研发等环保领域。
实施零基预算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零基预算要求对每项支出的必要性和成本效益进行严格论证,强调效率和必要性,可能促使相关部门寻找成本效益高的环保措施。比如,投资
节能设备虽然初期成本高,但长期节省能源费用,零基预算可能会更愿意批准这样的项目,因为长期收益明显。
实施零基预算有助于提升环保
政策灵活性。零基预算强调根据当前需求和目标分配资源,而非延续过去的惯性。这种资金分配方式有助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例如,在突发污染事件发生后,零基预算可快速调整优先级,为应急环保措施或长期生态修复、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实施零基预算有助于增进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零基预算要求对每笔支出进行详细论证,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环保项目需明确说明预期效果,如
减排量、资源节约量等,便于公众监督,避免“形式化环保支出”,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关键领域。
我们也要看到,零基预算每年重新审核的特性可能导致长期环保项目,如生态修复、长期减排计划等,因资金波动而中断。而且,环保项目的效益,如生态价值、社会效益等难以完全量化,可能影响零基预算的决策准确性。鉴于此,我们要将长期环保目标分解为阶段性预算,确保环保项目的连续性。同时,结合环境成本会计(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等方法,量化生态效益。
总之,零基预算通过打破预算惯性、强化成本效益分析和动态优先级调整,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提供了更灵活、高效的资金分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