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激发消费需求 推动绿证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 ...

2025-3-19 10:34 来源: 新华财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数据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绿证市场阶段性发展目标,通过“稳供给、促需求、健机制、拓应用、走出去”五方面共同施策,全面激发绿色电力消费需求,为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价值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绿证市场进入提质增效发展新阶段

  为促进能源绿色转型,2017年,我国试行绿证制度,以自愿市场为引导,推动全社会逐步建立绿色电力消费意识。2023年,《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出台,确立了绿证的唯一性、通用性、权威性,绿证相关政策机制逐步完善,绿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4年,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47.34亿个,全国交易绿证4.46亿个,绿证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2024年,虽然我国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但绿证市场供需不平衡情况愈加明显,导致绿证价格阶段性走低,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被严重低估,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2025年起,新能源将进入全面入市新阶段,能否在电力市场之外建立有效的场外保障机制,充分体现环境价值,将成为影响可再生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意见》首次提出2027年和2030年绿证市场建设阶段性目标,并重点围绕提升绿证价值、激发消费市场需求,提出多方面促进措施,推动我国绿证市场进入提质增效发展新阶段。

  提升供给质量,稳定绿证市场供应

  为推动绿证核发范围覆盖集中式、分布式等所有类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同时有效缓解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意见》提出通过及时自动核发绿证、健全绿证核销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提升绿证供给质量,退出超期和已使用环境权益的绿证,稳定绿证市场供给量,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发展。

  一是筑牢建档立卡根基,保障全品类可再生能源项目绿证核发的“时效性”。建档立卡是核发绿证的前提,有利于提升绿证核发的合规性、准确性、可溯源性,为绿证核发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11月,我国基本实现对已建档立卡的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2022年6月至今电量的绿证核发全覆盖,后续将进入以当期可再生能源电量为主的核发绿证阶段。

  二是健全绿证核销机制,保障合理规模的“新鲜”绿证在市场内流通。国际上,建立绿证机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推动新项目建设,并鼓励市场主体消费绿电,一般通过设立有效期方式来合理控制绿证市场规模。我国在建立绿证机制初期,市场供给有限,暂未设置有效期。在2024年绿证核发全覆盖实施后,可交易绿证年度供给量约20亿张,对比绿证市场需求,供需比约4:1。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我国明确绿证有效期为两年,并建立核销机制,对超过有效期、完成ccer登记、已声明完成绿色电力消费的绿证予以核销。建立核销机制,既有力保障了可再生能源环境权益申领和消费的“唯一性”,打通了绿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又有助于合理控制市场中的有效绿证供给量,缓解供需不平衡局面。

  强制与自愿并重,全面激发绿证消费需求

  当前,绿证在强制消费方面,通过消纳责任权重制度等形成了一定的政策约束,但重点行业企业绿电消费责任不够明确;在自愿消费方面,驱动力主要来自国际企业及外向型企业的产业链绿电消费要求、大型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等,激励机制不足,需求带动有限。对此,《意见》提出明确绿证强制消费要求、健全绿证自愿消费机制,两个市场共同发力,同时做好绿证与相关机制的衔接,全面激发绿证消费需求。

  一是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意见》明确绿证强制消费要求,具体包括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用能的行业企业,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据中心。针对工业园区这一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意见》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分类分档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绿电工厂、绿电园区等,鼓励其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新活力。同时,《意见》还强调将绿色电力消费信息纳入上市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体系。

  二是积极鼓励绿证自愿消费。《意见》鼓励企业通过打造绿色产业供应链、建设绿电建筑和绿电社区、推广绿色充电桩、研究建立绿色电力消费分档分级标识等,进一步拓展绿证应用范围。同时,在应用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在商业侧,鼓励企业主动披露绿色电力消费情况;在居民侧,推动将绿色电力消费纳入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等评价指标。

  强化标准建设,助力绿证加快走出去

  《意见》还提出,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推动绿证应用走出去。

  一是加快绿证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建立和完善基于绿证的绿电消费认证相关技术标准、规则、标识,是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的重要激励制度。目前,国家能源局正组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机构研究建立基于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标准体系,已成功立项1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同时,积极开展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制度相关研究,推动全社会加快形成主动消费绿电的意识。

  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动绿证走出去。一方面,做好我国绿证与国际绿色电力消费标准衔接,推动国际认可度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绿证在国际贸易规则中的广泛应用,提升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近期,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与国际绿电消费倡议组织RE100深入交流合作,为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创造有利条件。

  总体来看,《意见》重点围绕促进市场需求目标,通过多方协同施策,进一步健全绿证市场化发展机制,为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转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标志着绿证市场进入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将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