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向市场化迈进
2015年3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关于改善
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这被视为9号文的首份配套文件,也预示着新电改方案即将公布。
新电改方案中,在体制上,明确了电改的主线,即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三放开、一独立、一研究、三
强化”是指,将有序放开以输配电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逐步对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渐进式的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建立独立的交易机构,
对区域电网建设和输配体制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电力统筹规划和电力安全高效供应。
一位电力行业人士坦言,与上轮电改相比,新电改方案向
市场化迈步并不大,而且大多是框架性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具体如何操作和执行多未提及。
但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不这样认为,他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与上轮电改不同的一个重大前提是,本轮电改的大背景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一是国家已经明确了‘能源革命’战略构想,二是中央已经决定全面建设‘法治社会’。”
曾鸣认为,首先,新电改的核心价值取向已经转向绿色低碳,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而非上轮电改旨在打破垄断。其次,暂时不考虑输配分开和电网调度独立。再次,相较上轮电改时,现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比例越来越大,使发电侧和用电侧具备了双侧随机性,电力系统的整体规划必须强化。最后,本轮电改的关键在于新型电力治理体系管理框架的顶层设计,其中政府能否在改革的
政策激励和法制环境设计上有所作为至关重要。
新电改在改变电网盈利模式和放开售电市场上是两大亮点。对电网而言,新电改对行业最大的冲击是盈利模式的改变。但方案采用了“存量不变,变增量”的思路减轻当下改革阻力,通过增量来倒逼存量改革的效果。“售电侧改革方案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命题,本次电改能够迈出这一步实属不易。”曾鸣说。但具体如何执行和实施尚未明确,估计后期会出台更加细化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