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低碳经济”的三个硬约束

2015-4-19 12:53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吴力波

据了解,中国要实现将地表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承诺,必须有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然而必须看到,低碳经济作为一件环保奢侈品,确实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消费的。甚至连世界第一强国美国,都曾经提出“接受京都议定书会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当然比不上彼时的美国,尽管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三位,但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表明,中国仍然需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这三个进程是否有可能在低碳经济的框架下继续推进?如果不计成本,自然可能;但是,现实却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三个刚性约束:产出结构大量依赖国际低端工业制成品市场、产业结构大量依赖高耗能产业、能源结构大量依赖煤炭。这三个刚性结构无一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硬约束。要突破这些硬约束,就必须改变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再依赖国际低端工业制成品市场,就意味着必须开发国内市场、加快产业升级;不再依赖高耗能产业,就意味着要鼓励低碳化的产业部门,如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加速占领市场;不再依赖煤炭,就意味着要支付大量的调整成本将现有的煤炭利用设备淘汰,用新的能源技术替代传统煤炭。上述无论哪种路径,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