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是保障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生命线。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按照“完善制度机制,严控严查严罚”要求,发电行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到其他行业的数据质量保障体系。参照发电行业管理的有益经验做法,按照不同行业数据质量管理要求一致原则,完善核算报告核查(
MRV)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一是全链条压实相关主体责任。按照《碳
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要求,企业对数据质量管理负主体责任,应落实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和月度存证、年度碳排放报告等相关管理要求,并对其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从事检验检测、编制年度排放报告和对年度报告进行技术审核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合法合规开展工作,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或技术报告负责。在此基础上发挥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管作用,提升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管能力、监管效能。
二是全方位实施“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借鉴在发电行业已开展的碳排放数据质量“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工作机制,对企业每月通过管理平台上报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及其证明材料由国家负责大数据筛查及定期抽查,省负责技术审核,地市负责现场抽查。该机制立足于提升基础数据的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可追溯性,本着慎之又慎、如履薄冰、步步为营的态度, “以日保月、以月保年” 。通过开展监督帮扶,以
问题线索为导向,指导企业规范排放核算报告行为。采取飞行检查等方式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零容忍”,对违法企业严肃查处,对存在问题的技术服务机构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三是全过程纳入碳排放数据信息化管理体系。依托管理平台,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异常数据预警、风险识别与交叉核验、问题移交整改的智能化,不断建立完善全业务管理环节在线化、全流程数据集中化、综合决策科学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当前,发电行业年均审核数据约为300万余条,三行业纳入后,审核数据总量预计将大幅增长。通过数据质量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穿透式监管,及时发现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数据质量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