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监测队伍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先锋队,必须素质优良、技术过硬、本领高强,以“真准全快新”的监测数据全面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建设。近年来,我们通过全员培训、比武竞赛、人才遴选、行风建设等方式,全方位加强全国监测队伍建设。其中,监测技术大比武,是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的一个亮丽“品牌”。
去年,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市场监管总局大力支持下,我们联合举办了第三届监测技术大比武。来自各省(区、市)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代表队、384名选手参加了全国决赛。这次大比武,充分展现了监测垂改以来队伍建设的新成效,展示了环保人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新风貌。回顾一年多来的筹办历程,我个人有三方面比较深的感受。
一是各地大动员,全员大练兵。参加全国决赛的384名选手,是从6136名省级赛选手中层层选拔的。这6千多人的背后,是被带动、被鼓舞的全国各地近7万人。全国监测队伍汇聚在大比武的旗帜下,每个人都动起来、学起来、练起来、干起来。实验分析组第一名杨利航同志感叹,参加全国大比武就像经历第二次高考,自己每天在实验室能够走出一万步。我想,这不仅是大比武选手的奋斗日常,也是千千万万个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的优秀监测人的生动缩影。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日复一日开展监测分析,源源不断地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只有干得好,才能考得好。这次大比武在项目设置上,坚持日常干什么、大比武就考什么,真正选拔出日常一线中的监测尖兵,而不是突击备战的“考试型”选手。我们采用虚拟现实技术,1:1还原污染源监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际工作场景,真正考验选手的实战能力。从比武结果看,这次大比武,让想干的人学到了真本领、让能干的人得到了真锻炼、让干得好的人亮出了真水平。污染源监测组第一名谷树茂同志,就是17年如一日,背负十几斤重的设备,奋战在高耸烟囱、轰鸣车间、泥泞沟渠的污染源监测“老将”。像谷树茂这样奋战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的监测人,还有很多。
三是技术“高大上”,“圈粉”年轻人。在大比武比赛现场,一架架无人机空中竞技、一辆辆应急监测车整装待发、一台台便携式监测仪器高效运行,集中展示了近些年监测科技赋能、数智转型的崭新面貌。一些观摩比赛的同志表示,为现在翻天覆地、耳目一新的监测技术所震撼。不少在校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看到大比武宣传报道后表示,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真是大有可为,毕业后就要干监测!这次大比武也成为监测业务与宣传教育互相成就的生动实践,再次感谢新闻媒体对监测队伍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