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推动城镇化建设

2015-4-21 11:06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作者:杜雯翠

划定生态红线以完成城市空间管理

实现人口有序集聚与产业合理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由1978年的17.92%上升至2014年的54.77%,城镇化率在国家一系列推动政策指引下增加了近两倍。然而,城镇化率迅速上升的背后是这些新增人口的无序集聚。刚刚从农村迁移至城市的人口,或因制度障碍,或因成本过高,无法快速融入城市生活,聚居在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而这些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往往是城市中生活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焚烧荒草、垃圾成堆等现象屡见不鲜,成为城市发展的顽疾和环境风险的隐患,更成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利用城市空间管理,分析城市现有产业布局和人口布局,结合城市人口与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产业区、居住区、生态区、农业区。在城市空间管理的落实过程中,各个区域各尽其能,功能划分清晰,区块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却又互不重叠、互不干扰,最大化由区块关联创造的产出价值,最小化由区域间人口、资源流动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例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鞍山市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中,厂矿夹城这一不合理空间布局造成了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相交杂,环境风险尤为突出。为此,鞍山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小组首先提出鞍山市空间发展新布局,彻底排斥除由于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风险隐患。

当然,在明确城市功能空间管理区划的同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还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块之间的沟通成本,平衡考虑产业与城市的发展关系,让集聚的人口更好地服务于集聚的产业,让集聚的产业更合理地成为人口集聚的依托,让因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产生的环境污染得到集中妥善处理,实现产业与人口同步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