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宁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成为西北地区首批获此殊荣的城市。为此,西宁开发区将锚定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目标,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
电力系统示范、零碳园区创建等重点任务,加快推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算力、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区域能源资源互补与产业协作,积极探索高原城市工业碳达峰实施路径。”3月25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西宁工业经济主阵地、绿色转型主引擎,西宁开发区以“绿色引领、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核心路径,近年来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算力、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方面,西宁开发区创新实施“一园一策”绿色制造工程,2024年,重点实施了21个
节能技改项目,涵盖铁合金矿热炉改造升级、废水资源利用及
减排等多个领域,实现节能0.54万吨煤、降碳1.4万吨、节水115.7万吨,重点领域企业产品能效均达到国家基准水平,8家企业达到标杆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左右。
西宁开发区培育新增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企业。截至目前,西宁开发区4个园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节水型园区,累计创建绿色工厂4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5项、省级绿色设计产品42项、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省首位。
此外,西宁开发区依托绿电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配套优势,将碳达峰试点建设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算力等产业布局力度,光伏制造产业链全线贯通,锂电产业集群连续两年上榜全国“百强”,高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国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出台绿电体系、零碳产业园、储能基地、绿电
认证和溯源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建立了全省首家虚拟电厂,初步建成“绿电态势感知分析平台”。今年,我省将继续因地制宜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引进绿色算力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高效、开放的算力产业生态系统,实现
青海丰富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