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能强劲!65 万千瓦风电项目强势来袭

2025-4-3 10: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乔文汇

地上,“风”景无限;地下,矿藏万千。新疆塔城地区资源富集,是个天然“聚宝盆”。开发利用好资源,将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关系到当地发展质量与经济增量,塔城地区因此提出建设资源转化攻坚加速发展区。

身处“聚宝盆”,精算资源账。记者在塔城地区采访了解到,该地区既注重短期增长之“量”,更注重长远发展之“质”,围绕“量质齐升”推进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塔城地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刘冲表示,塔城依托丰富的矿产、风光资源,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

精细开发

春寒料峭时,在新疆平煤天安电投能源有限公司铁厂沟一号井施工现场,钻机轰鸣,一派忙碌景象。该公司于去年11月拍得塔城白杨河矿区铁厂沟一号井煤矿勘查探矿权后,当月签订探矿权出让合同。公司总经理郝万海说,公司正抓紧精准勘查地质条件,为后续建矿、精细开采提供依据。

铁厂沟一号井位于塔城地区托里县,煤炭资源量达16.88亿吨,估算可采储量为5.91亿吨。托里县发改委副主任孔明慧说,这一项目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细化开发,其煤炭资源可作为工业动力煤、民用煤、气化用煤,为托里县化工产业园煤化工、尼龙化工项目提供原料。

已发现10大类73个矿种,钼、铬资源量居全疆第一位,铜、盐居第二位……面对丰富的矿产资源,塔城地区走精细开发、精深利用之路。塔城地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哈丽达·朱马汗告诉记者,塔城地区成立了全疆首个地州级绿色矿业产业集群联席会议,去年完成2个金矿、6个石灰石矿、4个煤矿整合重组,改扩建完成一批矿山。

对现有矿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是塔城地区精细开发资源的重要举措。位于塔城地区乌苏市的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具有70多年开采史,2022年以来一直在推进八号井智能化建设,已完成智能化采煤、数据中心、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地面变电所机器人巡检系统建设或升级,井下、地面作业人员从660人减少到450人左右。

今年,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将继续推进智能化改造。“改造完成后,井下、选煤厂固定场所将实现无人值守、‘人工+AI’视频巡检,采煤工作面作业人数将同比下降15%,大幅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提质增效。”该公司副总经理于波说。

在新能源开发上,塔城地区通过更新迭代新能源资源开发技术、提高单个风机容量等,提升新能源开发效率。塔城拥有新疆两大风区,风电年均发电有效小时数位列全疆第一,到去年底新能源开发规模达1618万千瓦,同比增长91%,是“十三五”时期的14倍。

在塔城地区,不仅是资源开发迈向精细化,经济运行调度工作也越来越细。“过去,发展改革委梳理的各项经济指标不到10项,现在则细化到33项,能够更加科学地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刘冲表示,以细化数据为支撑,围绕全年发展目标“穿透式”分析经济运行,使工作更加精准、有效、有力。

联动发展

在打造资源转化攻坚加速发展区过程中,塔城地区坚持研究问题、布局项目、谋划产业,培育新能源关联产业。“我们组织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处理好存量和增量、数量和质量、当前和长远‘三个关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塔城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马德宝说。

去年以来,坐落在塔城地区额敏县的化成箔制造项目备受关注,一期计划新建200条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自动化生产线,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化成箔6000万平方米,年消纳电力43亿千瓦时。“这个项目将有效消纳新能源电力,年消耗量远超塔额盆地四县市目前的用电量。”额敏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浩说。

塔城地区在开发新能源过程中,按照科学谋划、统筹布局的原则,确保开发规模与电网、调节能力、用电需求“齐步走”,一方面外送新能源电力,另一方面扩大本地消纳,发展关联产业,让优势资源在开发转化过程中释放最大效益。

眼下,塔城地区新能源关联产业文章越写越长。额敏县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负责人、新疆信达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景武介绍,项目二期将进一步利用好本地新能源电力优势,不仅生产化成箔,还将向上下游延伸,生产电容器产品。

借助风能资源优势,塔城地区积极打造风光电装备全产业链基地,先后引进金风科技、三一重能、中国水电四局等企业,建设风电高端装备“碳中和”智慧园区、风机组装和叶片制造厂、塔筒制造厂、储能制造厂等,已形成年产风机200万千瓦、叶片1200只、风机塔筒400套、3吉瓦储能等产能。

在塔城地区,“联动发展”的另一层含义是强化部门联动,合力助力企业发展。“通过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施策方式,做到月调度、月分析、月总结,研究破解发展难题、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及精准服务,力争实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马德宝说。

产业向新

绿能涌动,产业向新。规划面积900亩的新疆塔城托里绿色智算产业园,利用当地丰富的新能源电力,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密和(新疆)数字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园区“链主”企业,计划投资25亿元,在园区建设通用大模型训练工厂项目。该公司总经理马良缘表示:“丰富的绿电、较低的气温,都有利于智算产业发展,能够更好地将绿电优势转化为新兴产业优势。”

作为新疆的“粮仓”,塔城地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和稳定。同时,当地聚焦资源转化攻坚加速发展区建设,坚持用好农产品这一本地优势资源,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亮点工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在塔城地区乌苏市西工业园区,凯赛(乌苏)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基聚酰胺,这种产品就是广大消费者熟知的尼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服饰、工业丝、汽车、电子电气、工业及消费品等领域。

与传统的石化工艺生产尼龙产品相比,生物基生产路线碳排放低,可有效节约能源资源;另外,生物基尼龙产品低温易染的特性,对环境及下游企业更友好。乌苏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科科长王晟介绍,今年凯赛(乌苏)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计划通过技改等措施,实现扩产增能。

塔城地区沙湾市作为棉花主产区,每年棉花采收之后脱离的棉籽量约有30万吨,而沙湾泰昆油脂有限公司利用棉籽为原料,生产脱酚棉籽蛋白、过瘤胃棉籽蛋白等产品,年加工棉籽量就达25万吨。在这家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类设备。

“我们企业2023年落户沙湾,现在每天加工约700吨棉籽,一季度订单已全部生产销售完,二季度订单也已排满,今年公司还将研发新产品,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沙湾泰昆油脂有限公司经营部经理贾连宝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