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碳”目标于4年前提出,商业银行纷纷布局绿色金融业务,重视绿色金融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谱系从建立到完善。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各家上市银行年报信息发现,相较于过去几年间绿色贷款三至五成的快速增长,进入2024年,各家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已经站上一定规模,增速相对放缓,但仍处于较高增长的阶段。在探索绿色金融业务中,更多的金融产品服务和投融资联动体系逐渐成熟。
各家银行绿色信贷规模继续突破
国有银行是绿色金融业务大户。
年报显示,工商银行2024年末的绿色贷款余额(金融监管总局口径)突破6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绿色信贷银行。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规模已经站上4万亿元,分别为4.97万亿元、4.70万亿元、4.07万亿元,分别较上一年末增长22.9%、20.99%、31.03%。
此外,其余两家大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在1万亿元以下。截至2024年末
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8926.08 亿元,较上年末增幅 8.58%;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7817.3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 22.55%。
(数据来源:Wind、年报)
股份行中,作为发力绿色金融业务最早的银行,兴业银行是佼佼者。截至2024年末,该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9679.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64%,余额保持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位,且资产质量保持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0.41%,低于企金贷款平均水平。
从过去几年绿色金融整体增速观察,兴业银行2024 年末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由2021年末的1.39万亿元增长至2.19万亿元,增幅 58.18%,年复合增长率16.52%,其中,降碳领域融资余额增长94.51%,年复合增长率24.83%。
另外两家绿色信贷规模突破6千亿元股份行,绿色贷款扩张仍保持两三成的增速。
其中,浦发银行2024年末的绿色信贷(人行口径)余额6256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9.25%。中信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也在2024年突破六千亿元大关,达到 6005.65 亿元,较上年末增速 30.84%,绿色信贷占各项贷款合计比例10.50%。
在当前披露数据的大行和股份行中,光大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是2024年增速幅度最大的银行。2024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4424.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01%。绿色贷款占比11.20%,比上年末上升 2.89 个百分点。
其余几家股份行也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于2024年末分别达到了4882.00亿元、3234.59亿元、2477.37亿元和1577.62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03%、22.41%、21.78%和13.0%。
绿色金融谱系更丰富
梳理2024年年报信息,各家银行在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以及绿色债券发行、承销等投融资联动系统方面进行创新和布局。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2024年加快金融资产碳核算建设,建立
碳足迹管理体系,争取参与
碳交易的资质,碳
减排挂钩贷款和可持续挂钩贷款落地笔数较上年末增长 94.50%,融资规模较上年末增长325.71%。
浦发银行年报显示,该行2024年发布了《绿色低碳转型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打造了“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碳金融”三大产品支柱的数智化运营服务平台,以及“绿股、绿债、绿贷、绿资、绿租、绿财、绿信、绿智”八大产品体系和相关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浦发银行还于2024年6月落地全国首单数据中心绿色算力指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另外,在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方面,多家银行积极承销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债券投资。
如2024年中国银行多项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实现首发,联合承销全国首单银行间绿色商务写字楼类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工商银行通过
香港、新加坡及伦敦三家境外分行成功发行等值17.4 亿美元的全球多币种“
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拓宽绿色金融的国际化融资渠道。交通银行2024年新增一级
市场绿色债券投资14.65 亿元,同比增长28.73%,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首笔对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金融债券,投资绿色债券余额276.15 亿元,较上年末增幅37.55%。
值得关注的是,更多的银行积极推动子公司绿色投融资业务发展。其中,银行系绿色租赁公司绿色租赁资产占比较高。
如中国银行子公司中银金租绿色租赁资产余额321.77亿元,占全部租赁资产余额的48.55%。建设银行子公司建信金租一般租赁业务中绿色租赁资产余额433.90亿元,占比59.58% ,较上年提升近4.4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金租绿色租赁业务投放额733.88亿元,占其总投放额的65.68%,绿色租赁期末业务余额449.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27%。
更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创新ESG主题理财产品。交通银行子公司交银理财制定《交银理财绿色金融行动方案(2024—2025年)》,通过发行ESG绿色相关主题产品、债券投资等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2024年末,交银理财存量ESG主题产品12只,产品规模合计99.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59%。再如,建信理财绿色业务余额249.72亿元,较上年增幅40.70%。
保险公司方面,如交银人寿通过股权投资、配置绿色地方政府债、债权投资、产品发行等方式助力绿色金融发展。2024年末,绿色金融投资余额7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26%;保险债权2024年累计投放资金59.38亿元,同比增长113.44%。
招商银行另一家子公司招银国际协助25家企业发行30笔绿色债券,融资规模1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84.35%。
考核机制、风控更完善
梳理各家银行年报信息,绝大多数国有银行、股份行在组织架构方面设立了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从上至下的体系。
总结而言,主要从董事会层面、总行层面、分行层面成立相关工作组、专班和专岗,并在业务流程和考核机制方面优化绿色金融考核评价、资源配置、授信授权、检查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
在考核方面,以邮储银行为例,该行从绩效考核、信贷规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经济资本计量等方面,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如制定总行部门考核平衡计分卡核心业务指标及一级分行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将绿色信贷、ESG风险等相关指标纳入总行相关部门和分行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差异化经济资本调节系数,下调绿色金融业务经济资本调节系数为90%。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FTP给予15个基点优惠,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绿色信贷给予70个基点优惠。
值得关注的是,邮储银行还在董事会中配备有绿色信贷从业经历和知识背景的董事,包括1名长期分管绿色信贷相关工作的执行董事,1名具有绿色金融研究专长的独立非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