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美丽城市,既能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今年,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升城市环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是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城市商业中心和街区人口密度大,餐饮油烟排放量大,导致空气污浊;一些城市受“工业围城”困扰,入夏后高温和城市热岛效应越发明显。
提升环境质量,已成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方面,解决居民身边的环境
问题更是当务之急。实践证明,提升城市环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首先要着力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通过解决居民投诉问题改善环境,提升居民体验:在畅通投诉渠道的基础上,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投诉集中的问题迅速处理。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实践。
困扰城市居民的一些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不协调。建设美丽城市,是破解这一
难题的关键,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则是重要抓手。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公园、湿地等生态空间的综合效能,也有助于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不过在科学规划时,也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需求,预留产业发展空间,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美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因地制宜打造各类美丽“细胞”。美丽城市可细化为绿色工厂、生态社区等“绿色细胞”。当前,各地正在开展资产盘活和城市更新工作,在这些工作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有利于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环保企业和生态街区,为美丽城市建设筑牢根基。各地需鼓励社区和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技术,搭建美丽城市数字治理体系。
应当看到,建设美丽城市,建设虽是重点,但保护与传承同样不可或缺。这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秉持持之以恒的信念,脚踏实地,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