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关键时刻,绿色低碳转型的“定心丸”

2025-4-11 13:42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韦璐

“我们正身处一个复杂的时代,自‘特朗普2.0’以来,特朗普一面向欧盟强势推销油气资源,一面退出《巴黎协定》,近日关税问题又备受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面对‘双碳’目标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我觉得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2025中国气候与自然行动日论坛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表示。

“我看到一些消息说,最近有些大企业已经放弃了ESG目标,他们认为践行ESG目标要求并不能帮助其盈利,这让股东压力很大,从而必须重新拾起原本的业务。”刘世锦说,“但我想,正是在目前这个节点,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信念才愈显关键。政策层面也需要做出一些努力,支持我国绿色低碳转型。”

据其介绍,近几年,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得以解决,就是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

过去,提到“减排、绿色、环保”,人们总担心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在过去几年里,这一关系已经改变。绿色低碳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投资,已经在我国的经济新增长点中排在前列。原因在于,我们的创新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依托原有的技术体系,而是开拓了新的技术体系。

和技术创新的进展相关联的是成本的下降。

比如,近年来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近90%,陆地、海上风能发电成本下降了60%—70%,氢能储能成本的下降也非常迅速,这带来了新能源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竞争力。当前,与燃煤发电相比,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控制在前者的二分之一,经济优势突显。

“此外,我想特别指出的是,近5年—10年,我国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投资额高达十几万亿元,全球范围内也有更大规模的投资。在这一时间节点后退,沉默成本非常高,并将牵涉诸多行业,可能带来经济衰退。所以,无论从地缘政治上,还是从理念、道义上考虑,这都是一个重大的利益问题。”刘世锦表示,在这个时候不能后退,这个目标必须坚定,这样整个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才能向前推动。这不是一个空泛的大道理,而是有事实或者科学、经济上的核算作为依据的。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能源安全问题,他表示,现在的新能源基本上都是本地化、分布式的,长期来讲,不论对我国还是欧美国家,新能源的安全系数都比较高。

特朗普开启“2.0时代”后,国际社会都在观望他的气候政策回撤态度和关税政策对绿色转型的影响。当下,我国要推动绿色转型的国际合作,从短期来讲,首先要坚持“双碳”目标或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不动摇。

此外,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南方国家而言,我国能够提供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我国近几年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跟欧洲的绿色转型不太一样的道路,即通过创新把绿色转型和经济增长融合在一起的新发展道路。在刘世锦看来,南方国家眼下遇到的问题是“要发展,但是有可能不绿色”,现在有一个案例摆在他们前面,让他们看到可以“既发展也绿色”,这对正在谋求发展的南方国家非常重要。

最近几日,全球贸易制度的原有体系受到很大冲击,将来是否会形成新的体系,各界还存在不同看法。“但我认为,绿色低碳领域应该是国际社会最容易达成共识,而且会有所行动的领域。如果在这一领域都无法达成一些共识,在其他领域可能会更艰难。人类社会正处于绿色转型的起点,人们面临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可选择的空间比过去都大,当下,应该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能够利用和分享的空间,获得创新和发展。”刘世锦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