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ESG团队梳理银行、能源、金属矿业部分上市公司年报发现,随着国家
政策和资本
市场对企业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提升,代表公司价值链发生的间接排放的“范围三”排放量披露渐进,行业披露进展、类别、标准各异,供应链作为生产、物流、商贸和金融等高效协同共享的重要纽带,或将成为ESG报告披露的重点方向。
新华信用
北京4月15日电 近期,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ESG报告。新华信用ESG团队梳理银行、能源、金属矿业部分上市公司年报发现,随着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对企业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提升,代表公司价值链发生的间接排放的“范围三”排放量披露渐进,行业披露进展、类别、标准各异,供应链作为生产、物流、商贸和金融等高效协同共享的重要纽带,或将成为ESG报告披露的重点方向。
渐进探索“范围三”披露
以可持续信息披露实践处于市场领先水平的银行业为例,根据已披露的2024年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积极探索“范围三”披露,但披露类别和标准存在差异。中国银行披露了运营中产生废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1592吨二氧化碳当量,并表示后续计划继续扩大对其他类别的“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披露,依据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农业银行则披露了城市用水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4049.06公吨二氧化碳当量,使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2004)、《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2011)、《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20)标准。
在能源行业这一
节能降碳主战场,“范围三”仍较少纳入正式披露。中国石油、中国
石化、中国海油在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中均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数据,未披露“范围三”排放。
金属矿业则有较大突破。矿产企业紫金矿业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已逐步将“范围三”核算纳入常态
化工作机制,并将结果应用于供应商低碳转型倡议及内部
减排路径设计,并与行业伙伴积极探索价值链
碳排放因子的标准化采集方案,逐步由被动核算向主动管理过渡,为构建气候韧性价值链奠定基础,2024年聚焦外购商品与服务、上游
运输、下游运输、上午差旅、雇员通勤等五大关键排放源的管理能力建设,已实现核算的“范围三”碳排放总量为441.84万吨。
洛阳钼业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显示,2024年启动了温室气体“范围三”排放的计算,根据结果,集团范围内产生“范围三”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售出产品的加工、外购商品和服务,以及上游运输和配送,报告期内集团“范围三”排放总量为3690315吨二氧化碳当量,并表示正规划相关的价值链减排计划,例如优先采购低碳商品和服务,提高运输中的清洁能源使用占比,倡导员工绿色出行,鼓励差旅及通勤使用公共
交通等。
根据国际排放核算工具温室气体(GHG)核算体系,“范围三”排放量包括公司价值链发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包含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与燃料和能源相关的活动、上游运输和配送以及员工通勤和商旅出差等环节。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总经理牛玉锐表示,近年来,我国可持续信息披露内容愈加标准化、强制性披露范围逐步扩大,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范围三”碳排放信息披露将是难点和重点。
供应链或将成披露重点方向
新华信用ESG团队认为,供应链作为生产、物流、商贸和金融等高效协同共享的重要纽带,或将成为ESG报告披露的重点方向。
2024年,“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
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
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凸显出供应链绿色低碳的重要作用。
财政部等部门2024年11月发布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明确,企业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应当考虑价值链情况。价值链指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各环节构成的完整关系链条,即与企业的业务模式及其所处外部环境相关的互动、资源和关系,包括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从概念到交付、消费直至生命周期结束所涉及的互动、资源、关系以及开展的全部活动。
随着资本市场对企业气候相关信息更为重视,“范围三”披露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A股ESG报告指引提出,披露主体应当披露温室气体“范围一”“范围二”排放量,鼓励有条件的披露主体披露温室气体“范围三”排放量;H股ESG报告守则要求2025财年所有港股上市公司强制实施“范围一”“范围二”披露,针对“范围三”的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大型股发行人(指在报告年度前一年均属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分股的发行人)2025年起被要求“不遵守就解释”,2026年起强制披露,对非大型股的主板发行人、GEM发行人无强制披露要求。
然而,高质量的ESG供应链信息披露面临数据
难题。专家提出,目前的技术条件和数据收集、治理能力难以实现整个供应链或价值链溯源,难以支撑“范围三”数据的有效获取与安全高效交互,呼吁提高供应链信息透明度、建立企业ESG信息披露生态。
中国经济信息社有限公司新华信用分析师表示,鉴于A股上市公司“范围三”披露存在数据获取难度大、行业差异显著等特点,建议先从“范围一”“范围二”披露入手,确保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披露的严谨性,再逐步推进到范围三,同时加强产业链数据共享,推动龙头企业带头披露范围三,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