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与大数据、能源互联网及互联网+

2015-4-25 02:06 来源: 天然气与法律 |作者: 彭知军

管网数据互联网公司

在阶段,城市各类管网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出于行业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管网数据还处于保密状态,从某方面讲也需要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但,如果站在安全和效率的角度来讲,前面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极大的浪费和风险。

笔者在此提出了一个利用网络地图来储存、更新和利用管网数据的想法,那就是建立一个类似管网数据互联网公司。其实在一些城市有信息管道公司,它们主要负责建设、运营通讯线路,然后出租给有需求的对象;另外,一些发达城市的城建档案馆或城市管理单位都掌握了绝大多数的管网数据,但由于很多“位微数据”在各实际管理部门(燃气、电力、水务等),也只能仅供参考。据此,我们可以设想,百度(百度地图)、阿里巴巴(高德地图)、腾讯(搜狗地图)等建立类似的平台,吸引燃气、电力、通信等公司上传数据,再结合GPS,足以满足安全运营的需求。这之前,早在2014年8月9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准位置服务全面支持燃气物联网体系的建设,充分提升我国城镇燃气企业的地下管网安全管理水平。
管网数据互联网公司可以得到以下3个方面收益:

一、整合各类管网数据,提高数据利用价值。特别是在城市公共安全方面,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获取的便利性将大幅减少各类管线破坏事故。据估算,国内城市每年因施工造成的地下管线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4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日报网);

二、可以实现基础数据的整合。在能源互联网的架构下,各类能源“互联”不仅仅通过生产源头或主干管网,这些分布在城市的毛细血管网或许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对与它们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整合,对实现能源互联网有着基础性的意义;

三、管网数据标准化极大地降低数据生产、更新维护和利用成本。有利于能源、通讯等行业降低运营成本,从根本上讲就是得到切实的节能减排效果。

关于数据安全问题,从法理上讲,我想这不比个人征信的要求更高,应该不是一个太过于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实现起来肯定是有很大难度的,恐怕还是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可以考虑合伙人制度或股份制,仅是一个设想,这里不做讨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