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钢企困局:绿色智能化转型破局,行业洗牌加速

2025-4-21 15:00 来源: 第一财经 |作者: 齐琦

  A股钢铁企业陆续披露了2024年年报。

  第一财经据Wind统计,已发布业绩的16家钢企中,14家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降,占比约87%,且行业净利润平均增速为-97.6%。

  现货市场上,钢材库存堆积,钢价震荡下行。4月18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收报3087元/吨,年内累计跌幅超7%。

  “钢铁行业作为强周期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与需求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主任、卓钢链董事CEO潘富杰于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钢铁物流高峰论坛上提到,当前传统建筑钢材需求下降,高端制造、绿色制造及光伏、新能源等领域需求逐步提升。

  潘富杰认为,作为全球钢铁产销大国,我国钢铁行业近年来加速技术创新。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是深化产业链协同合作,同时加速技术创新。据卓钢链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有47家企业建立智能工厂,未来会有更多企业通过向高端、智能以及绿色制造转型带来增长。

  供需矛盾仍存,钢企业绩承压

  具体看来,2024年营收超过千亿的钢企有4家。

  其中,华菱钢铁(000932.SZ)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最高,为1446.85亿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为20.3亿元,同比减少59.9%

  其次是中信特钢(000708.SZ)、首钢股份(000959.SZ)、鞍钢股份(000898.SZ),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92亿元、1083亿元和1051亿元。

  不过鞍钢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1.22亿元,是此次统计的16家钢企中亏损额最多的公司。算上其他5家亏损企业,去年近四成钢企录得亏损。

  “总体而言,强供给弱需求仍是目前钢铁行业的主要矛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玉千也在上述论坛中分析称,2016年以来钢铁表观消费逐年上升,在2020年达到顶峰后,近五年逐年下降。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1738万吨,降幅1.7%;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4398万吨,降幅4.7%。

  今年以来,钢铁产量又有微幅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国生产粗钢25933万吨,同比增长0.6%;生产生铁21628万吨、同比增长0.8%;生产钢材35874万吨、同比增长6.1%。

  原料方面,目前进口铁矿石高垄断价格也是侵蚀钢铁企业利润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高位波动,炼焦煤价格则持续下行。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焦煤均价同比下降38%,铁矿石均价同比仅下降21%。

  记者梳理2023年、2024年的钢企业绩数据发现,已有部分钢企业绩有所改善。

  包括沙钢股份(002075.SZ)、鞍钢股份(000898.SZ)在内的4家企业,在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的幅度相较于2023年有所放缓。同统计期内,南钢股份(600282.SH)、甬金股份(603995.SH)两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另据中钢协统计,2025年1~2月份会员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但好于前两年,预计一季度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钢需”有望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房地产业依旧处于探底阶段,建筑业用钢需求持续下滑背景下。”陈玉千预计,2025年国内钢铁消费总量将继续下降。不过制造业领域包括汽车、家电、船舶等行业将持续增长,对钢铁需求形成一定支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比今年1-2月份加快了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速3.2个百分点。

  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工业生产中消耗钢材最多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主要耗钢产品中,一季度全国汽车产量751万辆,同比增长12%,工程机械、发电设备、机器人产量、造船完工量等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显示了今年以来全国制造业钢材需求有所改善。

  此外,近年来行业进行产能产量“双控”。在业界看来,这不仅是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同时也是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突破盈利困局的关键。

  潘富杰分析称,在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面,钢铁行业需提升生态整合能力,提高废钢利用率;同时加快低碳技术推广,降低碳排放强度;此外,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钢企应积极纳入全国碳市场,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应对碳关税等国际贸易新规。

  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称,2024年或是钢铁行业十年周期底部,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熬过寒冬。2025年众多钢厂需协同适应消费趋势,严格落实产量调整政策,才能提升效益。中长期则需依靠成本控制与技术突破,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虽阵痛难免,却也是重塑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