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 “两山” 转化:生态资源数字化 + 产业生态化,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2025-4-21 15:03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代艳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森林覆盖率已超25%,湿地保护率将达55%,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潜力巨大,打造生态资源的绿色发展之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荣,要抛却保护与发展的二元对立观念,破除二元桎梏,重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生逻辑。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惠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深刻领会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打通“两山”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要在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价值实现逻辑的基础上,实现制度创新。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其核心愿景不仅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转化,而且强调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持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生态环境的需求。这一过程需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制度建设,包括产权、核算、交易、金融、服务、管理等制度创新,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建章立制在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及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机制,调整利益,确保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数字经济推广。运用先进技术重构生态产品“资源-数据-价值”体系,推进生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及遥感技术,构建全域生态资源数字化监测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通过数字化核算系统整合生态资源数据,强化生态价值核算与市场化应用,实现生态产品交易的“链上核、平台算、市场转”。发展智慧环保、生态康养等新兴产业,培育新兴生态经济业态,实现生态产业的“云端控、线上联、实地用”。建立国家生态大数据中心,完善跨域协同治理机制,实现生态经济运行的“数据通、智能算、技术控”。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驱动生态资源向绿色产业转型,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产品交易一平台、数据传递一中心”的绿色发展模式。消除传统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过程中的 技术短板与数据壁垒,以技术力量突破“度量难、开发难、交易难”等问题,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

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普惠机制,实现绿色财富共享。首先,构建 跨域协同补偿机制,加大对主要提供生态产品地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受益者付费”新秩序,让生态资源供给方由“消耗自然”到“经营自然”,生态保护者成为直接受益者,调动主体积极性。其次,挖掘农村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蕴含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将其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生态产业,让生态产品的提供者与消费者共生共赢,逐步实现生态资源共建共享。最后,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化。通过生态资源资产化、产业绿色化、治理协同化,引导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基底和经济动能。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系统的深度协同。当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可计量、可交易、可增值的绿色资产,我们将见证一个更具韧性的生态文明新范式——在这里,生态保护者得到回报,投资者收获可持续收益,而地球家园永续生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