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的2025年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史丹就新型工业化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发表见解。
史丹表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新型工业化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她指出,新型工业化的数智化、融合化、服务化转型正重塑能源需求的时空维度:一方面,数据要素流动加速推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产业跨界融合催生产业链用能结构的链式重构,服务化延伸则要求能源供给向柔性化、场景化方向进化;另一方面,能源体系的绿色重构通过电气化、智能化、分布式改造,正在为工业转型提供“清洁血液”。
她强调,这一转型并非单向依赖,而是双向赋能。协同推动数智化、绿色化发展,需要统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步伐。如果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滞后,就会导致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
“现在,协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的战略窗口期已然打开。”史丹建议,
政策设计需构建“双轮驱动”机制:在需求侧以工业碳账户引导用能模式重构,在供给侧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重塑能源系统韧性。她总结道:“唯有确保能源转型节奏与工业升级进程同频共振,方能在人类文明向
碳中和跃迁的进程中,既保持发展热度,又守住生态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