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论坛上,欧洲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彤就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影响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发表观点。
姜彤表示,CBAM的生效将是全球气候治理与贸易规则融合的重要事件。其实质是通过碳定价杠杆重塑国际贸易秩序,建立“碳成本-
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制衡关系。他指出,2025年机制迭代将呈现申报流程全面数字化、反规避条款执行力度升级等特征,这意味着高碳企业将面临“合规成本+贸易壁垒”的双重压力。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转型契机。”姜彤建议构建“三位一体”应对体系:一是提升认知,需深刻理解碳资产化趋势,未来
碳配额将成为新型交易货币,企业低碳转型战略需前置到产品设计阶段;二是合规突围,可立即启动CBAM合规
认证,争取“授权申报者”资质,建立全生命周期
碳足迹追踪体系;三是加强科学研究,要站在输欧产品企业的角度,探索对企业全流程碳足迹监测评估体制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