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甲醇汽车:绿色能源“新风口”来袭

2025-4-28 10:1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梁倩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吉利控股集团醇氢科技展台作为全球首个完整展示甲醇全产业链的国际性展台惊艳亮相,通过前沿科技和沉浸式交互体验,立体展现了绿色甲醇循环经济的潜力,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诠释了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新路径。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独家专访时指出,吉利醇氢科技全家族的亮相,不仅是一次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未来能源体系与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思考。甲醇全产业链的闭环生态,证明了绿色甲醇循环经济不仅是可行的技术路径,更是兼具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产业范式,未来可期。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 甲醇成破局“双碳”战略选择

  当业界还在激烈争论“电动车vs燃油车”的路径选择时,甲醇汽车正以“第三条道路”的独特姿态,悄然重构人类能源利用的底层逻辑。

  杨学良介绍,在“双碳”目标倒逼下,交通运输领域脱碳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其中,在锂电池、氢能等技术路径之外,甲醇汽车凭借“燃料多元性、产业兼容性、成本可控性”的独特优势,成为破解交通领域碳排放居高不下困局的关键“变量”与重要突破口。

  资料显示,甲醇作为一种低碳且含氧的燃料,具备燃烧效率高、排放清洁环保、可再生且绿色环保等诸多特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甲醇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为液态,这一特性使其在储存、运输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展现出更为经济、安全、便捷的优势。基于此,甲醇作为低碳清洁燃料的地位在全球业界达成广泛共识。

  众多行业巨头敏锐捕捉到甲醇产业的巨大潜力,纷纷加大投入。欧洲保时捷正在与西门子能源、埃克森美孚等多家公司合作,共同推进e-Fuel(甲醇合成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其位于智利的eFuels项目已进入工业量产阶段,成为全球首个e-Fuel试点项目,年产能约为13万升。2024年,保时捷美孚1号超级杯首次完全使用合成燃料eFuels,使参赛的911 GT3 Cup赛车几乎实现零碳排放。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加快甲醇能源布局

  杨学良表示,在政策强力驱动与产业积极响应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甲醇能源发展已进入全面提速的关键阶段。

  我国是富煤、少气、贫油的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依存度近43%。其中,在我国汽车行业占汽油总消耗量的90%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使用国,产能和产量均超过全球的一半以上,且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具备大规模生产供应能力。在此背景下,推动甲醇汽车发展,符合我国国情,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也可有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消耗掉的7亿吨石油中,交通领域消耗占比超过70%,其中51%用于货车,即货车每年消耗量2.5亿吨。若全国一半的货车燃料用甲醇替代,每年可减少石油进口1.25亿吨。

  在此背景下,政策已有明确指引。2024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此外,绿色甲醇也已被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新能源鼓励类产业,成为实现“双碳”、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

  在使用端,日前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运输装备。例如,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铁路机车车辆、汽车、船舶等运输装备,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重型货车(卡车)规模化应用,发展零排放货运。

  地方实践也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从行业发展,到产业布局,再到补贴推广,目前全国近20个省份已出台醇氢汽车推广政策。例如,今年2月,沈阳市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沈阳市甲醇汽车生产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甲醇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提升甲醇汽车产业化水平、建设车用甲醇燃料生产基地、推进完善车用甲醇加注体系建设等10条具体措施。

  醇氢成新能源投资蓝海 国企民企竞相入局

  “醇氢汽车有效降低碳排放,尤其是商用车领域。”杨学良介绍,商用车是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大户,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部汽车二氧化碳总排放的56%。把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实现了比纯电动车辆充电补能方式更便捷、更经济实用。

  有数据显示,与国六柴油车相比,醇氢电动汽车大幅度降低排放,PM污染物降低98%,一氧化碳下降88%,氮氧化物下降82%,成为商用车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在车展现场,吉利车载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吉利碳仓”便引起了大众的关注。现场科普演示还原了“吉利碳仓”的工作原理——将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碳实时捕捉下来,通过吉利的二氧化碳加氢技术催化合成绿色低碳甲醇,供给甲醇汽车循环使用,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及汽车的近零排放。

  “从用能成本方面,目前已经批量装车的醇氢电动系统,其成本相比燃油车可降低32%-52%,得到了广大司机和运输公司的好评。”杨学良说。

  “吉利目前已形成了覆盖二氧化碳捕集、甲醇制备、甲醇运输、甲醇加注、甲醇车辆的全栈绿色生态链。”杨学良介绍,吉利携手上下游企业,构建了“醇-运-站-车-捕”的循环生态,致力于打造甲醇全链路闭环的碳中和解决方案。

  目前,从整车来看,全球首款醇氢电动大VAN——远程醇氢电动超级VAN首次亮相,依托吉利醇氢生态闭环技术,将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重卡同步亮相,凭借单次补能续航超1500公里的超长续航,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重新定义新能源重卡标杆。

  吉利汽车集团甲醇汽车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陆玉凯表示,通过全球首创的甲醇发动机,吉利全新一代“超醇电混”实现了甲醇和汽油两种燃料在同一燃料箱内的灵活配比,发动机热效率达全球最高的48.15%。并且突破性地实现甲醇燃料在零下40℃低温下的启动,彻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续航、补能效率等方面的固有弊端。在此背景下,真正实现一辆车“可醇、可电、可油”的新型绿色动力模式。

  据悉,在能源变革与绿色出行需求交织驱动下,未来氢醇能源的应用版图将不再局限于重卡、公共交通等传统商用车领域,而是向着更广阔的乘用车市场迈进。

  陆玉凯透露,吉利将于2025年四季度重磅推出搭载全新一代“超醇电混”技术的轿车与SUV。而这一动作,标志着甲醇动力正式驶入家庭用车市场,开启氢醇能源在乘用车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新纪元。

  不仅仅是吉利,现阶段更多企业争相布局醇氢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截至目前,中国能建、中广核、中煤、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峡、华电等央企能源巨头已纷纷入局。其中,中国能建2024年签约的“哈尔滨市双城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投资预算达300亿元、双鸭山生物质绿色甲醇及绿色航油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208亿元。

  吉利控股、远景能源、明阳集团、金风科技等多家民企也纷纷进场。2023年2月,由吉利控股集团和河南省顺成集团共同投资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在安阳正式投产,这是我国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低碳甲醇工厂。2024年10月,吉利控股旗下醇氢生态科技参与建设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项目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奠基,该项目是中国首个50万吨级电解水制氢耦合工业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项目。

  当“甲醇经济”这一概念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共同语言,中国正站在这一历史变革的前沿,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蓄势待发。正如一位资深业内专家所言,甲醇汽车的战略价值,远超一辆车、一种燃料的范畴。它是破解能源安全困局的战略钥匙,将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它是打通产业循环的关键纽带,串联起煤炭清洁利用、绿电规模消纳、交通低碳转型的全产业链条。中国有望凭借完整的产业体系、领先的技术储备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在这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变革中占据先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