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电力需求的拐点和饱和点
近年来,大家都在预测能源和
电力需求的饱和点,对于电力的饱和点,一般都认为电力需求量年增长率小于1%或2%就是饱和点。各家的预测略有出入,下面列举几个:
1、2012年的预测 2010—2020年年均增速7.2%,2020年人均用电量6000千瓦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95。2020—2030年年均增速3.6%,2030年人均用电量8500千瓦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6。2030—2050年年均增速0.2%,2050年人均用电量10000千瓦时计算,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1左右。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呈现下降趋势,按2050年人均用电10000千瓦时,全国用电量基本与2030年持平;若按低水平的9000千瓦时测算,全国用电量将低于2030年水平,因此,2030年作为我国能源电力消费的饱和水平年,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这个预测对于各个时期电力年增率的设定有何根据?2030年究竟是能源还是电力的饱和水平年也没说,照理应该是电力的饱和水平年。因为能源的饱和水平年与电力的饱和水平年是不同的。
2、2013年的预测 2020年以前,我国仍然处于向初级发达经济阶段转型的过程中,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平均增速不会低于6%;2021—2030年,我国将从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电力需求年均增速放缓到3.5%左右;2031—2050年,我国将处于高级经济发展阶段,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电力需求年均增速进一步放缓至1%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电力需求增长低至3%以下时,基本可认为电力需求拐点出现。因此,根据前述预测,我国的电力需求拐点大致在2030年左右出现。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电力需求增长低至1%左右时,基本认为电力需求已趋于饱和,根据前述预测,2040—2050年左右,我国电力需求增速将放缓至1%左右,电力需求将趋于饱和。
这个预测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将电力发展分成拐点与饱和两个阶段,2030年是拐点,2040—2050年趋于饱和。
3、2014年预测 新世纪前10年我国电力年均增长12%,“十二五”年均增长6.7%,2014年增长3.8%,“十三五”增长5%—6%,甚至略低一些;到2020、2030年初步判断增长率是3%—4%之间,也可能低于3%。准确来说叫做处于一个中低速期间,2%—4%之间的增速。到了2030年全国用电需求达到饱和,真正的拐点在2030年左右。2030年以后用电量增长是1%,甚至更低。
这个预测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来预测的,我国用电量的增速:中高速6%-8%,中速为4%-6%,中低速2%-4%,低速1%-2%。这个预测也分拐点和饱和点,但拐点和饱和点重合在2030年。
4、2014年论述 在电力领域,有些研究机构已经在一些城市,甚至区域电网超前地进行了电力负荷饱和及其特性的研究。他们采用了国外的科学研究方法,以电力负荷上升到S曲线最高时间段,年增长率小于2%的情况下,定义为电力负荷饱和时间点的预测及其特性研究。能源需求也将随着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结构变化和技术发展,出现类似的能源需量(总量或者人均指标)的饱和点,也就是能源消费的零增长时期的到来。当然许多研究都说明,饱和负荷的出现都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钱纳里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是在工业化的第六阶段,亦即后工业社会。
这个意见把电力年增长率小于2%定义为电力负荷饱和点,他强调的是负荷而不是用电量,他在提出饱和点的同时还提出消费的零增长,并且说饱和点的理论基础是钱纳里工业阶段的划分。
上面几个例子说明,对电力负荷饱和点各有各的理解,但大多认为饱和点在2030年,各种论说都是参照发达国家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完成新能源电力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连发展新能源电力最积极的德国,新能源电力占电力消费比重25%,占终端能源比重也不过15%,中国在新能源电力替代化石能源上差距更大。在电力饱和点的论述上没有考虑新能源电力替代化石能源,饱和点的选择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