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力什么时候饱和?

2015-5-5 23:09 来源: 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作者: 朱成章

电力饱和点与能源绿色转型关系密切

电力饱和点仅考虑电力消费本身的发展变化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能源的绿色转型。能源绿色转型目前主要依靠天然气替代煤炭和石油,还有电力替代煤炭和石油,美国是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石油的典范,德国是用新能源电力替代煤炭和石油的典型。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和石油,天然气比电力便宜,用天然气替代时,用能设备的改造比较容易,比燃油汽车改成燃气汽车比较容易,燃油汽车要改造成电力汽车就很难办到;但天然气替代煤炭、石油仅仅是一种过渡模式,最后还是要被非化石能源所替代。问题在于天然气时代能持续多长时间,靠天然气替代能否满足温室气体减排。如果天然气时代能够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比煤炭时代、石油时代都长,同时可以满足减排的需求,那么天然气时代持续较长时间没有坏处。用电力替代煤炭和石油,是指用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替代煤炭和石油,因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接近100%、核能接近95%以上都需要转换成电能才能使用,因此能源发展和绿色转型离不开电力。电力是最干净的能源,电力比天然气还要干净,但电力是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成的,我国到目前为止主要用于转换成电力的一次能源是煤炭,所以电力干净与否取决于煤电,煤电目前可以除去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但是不可能除去二氧化碳;电力是二次能源,所以电价比煤炭和石油贵。非化石能源电力的成本比煤电高,在能源替代上的竞争力比煤电差。从目前条件看,天然气替代煤炭、石油的条件比电力强。

美国是以天然气替代为主,德国是以新能源电力替代为主,我国是天然气和新能源电力替代并举。中国的能源替代可能有三种模式:一是近期以天然气替代为主,适度发展新能源电力;二是天然气替代和新能源电力替代并重;三是以新能源电力为主,天然气替代辅助。美国天然气价格与煤炭价格相近,用天然气替代煤炭不需要补贴,煤炭比重不大,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的任务不重;丹麦和德国是用新能源替代煤炭和石油,新能源电力的成本高,补贴任务重,丹麦和德国的电价都很高,居民收入高,能够承受高电价。我国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丹麦、德国,我国天然气价格比煤炭价格高四、五倍,天然气企业的利润可达30%,煤炭企业70%亏损,且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代煤的任务繁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低,承受不了高天然气价和高电价,所以我国无论是天然气替代还是电力替代都需要补贴。替代任务重、替代难度大。

按照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将占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15%,即使按计划完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才占25%,其余75%还是靠化石能源,替代任务远未完成。到2030年,如果天然气占20%,非化石能源占20%,两者相加才40%,其余60%靠化石能源。因此考虑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不可能成为电力饱和点。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