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与节能量交易的产品比较
对于碳交易来说,大家都很清楚,碳交易的主要产品一是政府给企业发放的排放许可(配额),二是基于减排项目的减排权(ccer等),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购买一定量的减排权可以获得等量的排放许可的增加。
对于
节能量交易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虽然在国外的类似交易体系中就只有能效证书这一种产品,但对中国来说,就已经出现的案例和我对中国节能量交易的设想,节能量交易的产品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
首先从中国已有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中对企业的考核方式来看,主要是年初下达节能量目标,年末考核节能量是否达标。而节能量是一种考虑到产量、产能、能效等各种因素的相对量(如某企业今年节能量为1000吨标煤并不代表能耗总量减少了1000吨)。相对于碳交易中下发的配额,这种量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责任而非权力,是负资产。目前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还没有节能量指标的交易,但从中国某些地区的示范来看,节能量指标交易还是能得到政府和企业的认可的。有趣的是节能量指标因为是负资产,所以卖的人指标提高,而买的人指标降低。
相对应的,购买基于项目的节能量(对应碳交易的CCER)也代表节能量目标的降低。但这没有CCER项目那么复杂,现有的节能量审核足以。不过为了区别政府下发的节能量指标,这种产品可能会参照国外起个节能证书类似的名字?或者类似于CCER起个洋名字,像CES(Certificated Energy Saving)?
因为节能量是一种相对的节能,为了控制能耗总量的增长,近期国家又出台了能耗增量的控制与考核制度,不过考核对象不是企业而是地方政府。而这个能耗增量倒就比较像碳交易中的配额了。如果各地想通过交易来实现能耗增量的重新分配,那么交易主体就为地方政府。交易产品就为能耗增量指标,
山东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