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布的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结果不容乐观。实际调查面积是630万平方公里,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
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污染底细不清、资金短缺成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当前土壤修复项目和资金大多数依赖于政府,土壤修复产业缺乏完善的盈利模式,进而难以将其成本费用化。目前仅有少数的商业化项目将土壤污染修复的成本负担交由土地开发商承担。
政策法规上,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尚在制定中,法规层面上仅有《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等少数标准型文件,且多处于意见征求和报批阶段。政策法规层面上的指导和监督的缺失使得我国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尚处于无序状态。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数据,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目前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20.27亿亩,我们由此推测有待修复的耕地污染面积约3.9亿亩,我们保守推算全国耕地修复成本接近4万亿,这还不包括城市宗地修复,我们根据调查公报样本点估算其空间有7000亿。土壤修复行业近两年约维持200-300亿规模,
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预测,从2014年至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6856亿元,土壤修复市场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土壤修复企业可以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集设计与施工于一身的全能型企业,比如永清环保、建工修复、杭州大地环保、高能时代等;第二类是土壤修复专业技术类企业;第三类是科研院所;第四类是外资企业,包括日本同和、英国ERM、澳实分析等。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在土壤修复领域形成了一定的项目经验和规模优势,比如
北京高能时代、建工修复等。科研机构很少涉足工程环节,外资企业受到政策的限制,外资公司很少涉足我国土壤修复工程业务,而侧重于场地修复的咨询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