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的应对策略及其意义
加强与政府社区沟通,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中国石油企业来到澳洲投资,大多通过所投资项目公司层面与政府沟通,而没有建立起中国石油企业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的渠道。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与政府和民众沟通的经验比较少,对于当地文化习俗不够了解,项目团队中也没有专职岗位负责与政府沟通,没有建立和政府社区定期沟通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国内石油企业对发达国家社会公益事业投入的关注不多,公益事业投资缺乏长期、战略性规划,还停留在捐款捐物做好事的阶段, 再加上国有企业信奉少说多做的原则,石油企业虽然每年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社会公益活动,但并未获得应有的效果,甚至还招致社会公众的误解和攻击。 针对此种困境,中国石油企业应改变以往的公益活动策略, 在发达国家多进行宣传,打造自己的品牌,赢得政府和公众的信任,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经营氛围,从而更有利于推动项目进展。 中国石油企业应联合起来通过高层互访交流、 产业
论坛等方式建立起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在政府编制修订行业相关
法规标准时,积极提出科学合理的行业合规性要求,用科学的实验数据和行业规范得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避免以不合理的、过高的环保标准或法规人为造成投资运营成本的不合理增加,保证 LNG 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项目之间的合作,共享设施,降低成本
面对LNG项目不断激升的成本,澳大利亚LNG 项目需要寻求合作来降低成本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资金、技术的供应并分散投资风险,最终实现多赢局面; 另一方面,LNG 项目之间可以进行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打破公司壁垒,积极谋求和推动 LNG 项目之间的合作,以期项目能够如期实施。
例如同处于柯蒂斯岛上的 APLNG 和 GLNG 两个项目就达成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将减少双方各自的管道设施建设,同时在两个项目管道之间互设连接点, 使天然气输送更加经济高效, 从而避免APLNG 项目公司建设多条管线, 节省资本性支出约 1.1 亿澳元。 同时,此举进一步提高了气储存的安排和苏拉特(Surat)盆地气的整体经济收益。 通过信息披露和管理费谈判,两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也得以大大改善,更有利于双方在项目上的合作。
充分发挥股东监管作用,维护股东利益
通过分析中国石油企业在澳大利亚 LNG 项目投资可以发现,中国石油企业在澳洲投资,除中国石油和壳牌在箭牌能源项目以对等参股这样的大股东项目外,其余皆是非作业者的小股东项目。中国石油企业在管理时,应实施差异化管理。 对于对等股权,中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积极参与项目管理,掌握合资公司的重要岗位,参与合资公司的日常管理,从而施加股东影响力,改进合资公司的运营效率,并不断寻找合适的时机引入中方建设队伍,发挥一体化效应, 降低项目成本。 对于以小股份参股的 LNG 项目, 中国石油企业应在争取 LNG 项目中获得足够的信息,满足自身需求,从而有力支持股东做出决策,还应在项目中发挥一定的话语权,充分行使股东权益,保证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 在股东众多的LNG 项目中寻找利益共同点 , 和其他股东联合诉求,既博弈又合作,达到既有利于推动项目,又追寻中方的最大利益的目的。
建立以当地人才为基础的项目管理团队
由于三大石油公司属于国有公司,在收购项目股份后,股东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出于对自己人的信任以及用工制度的限制,项目管理团队多是从国内选派,项目团队成员组成往往多为国内的技术专家团队和管理人员。 通过分析中国石油企业在澳大利亚 LNG 项目的投资可以发现,LNG 项目上游开发多为非常规油气——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或是深海气田的勘探开发,这些领域都是中国石油企业的技术短板,相关技术人才欠缺。 同时在发达国家进行项目运作,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还需要熟悉当地法律法规, 擅长与新闻媒体交流、与政府社区打交道的政府社区公共关系人才。 针对此种困境, 项目团队组建选拔应采用多种方式,除了从国内母公司选拔人才、通过人才计划招聘海归外,应通过当地招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迅速组成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中方则可以控制一些关键岗位,保障股东利益。 公司还应建立当地人才储备库,例如可以与当地大学合作,建立人才培训项目,在当地大学设立包括技术、管理在内的多文化合作培训项目,联合培养跨文化的管理人才,随时补充到项目团队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