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创绿中心联合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中国能源转型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披露,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的六年间,包括五大商业银行在内的16家上市银行向A股168家上市涉煤企业累计发放5508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而近两年煤炭经济下行态势持续,目前煤企亏损面在80%以上,银行信贷资产违约风险激增,一些煤炭大省的金融机构已经频现风波。
中国以煤为主的高碳、高污染的能源消费模式正向着煤炭清洁化、减量化与替代化的方向转型,但现阶段能源融资中存在的
问题正阻碍着转型步伐,主要包括:信贷资金仍集中在煤炭行业;可再生能源融资渠道狭窄;
节能减排投资中,多是企业依靠自筹资金和政府补贴操作,通过贷款等
市场化融资依然较少。因此,亟需充分发挥金融在推动低碳能源转型中的作用,采取有效的金融手段改变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佳认为,目前中国以煤为主的高碳、高污染的能源消费模式正向着煤炭清洁化、减量化与替代化的方向转型,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重中之重就是控制煤炭行业信贷,建议对研究制定涉煤行业信贷准入政策,建立涉碳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对涉煤行业信贷分为积极进入、适度进入、维持、限制进入四类。《报告》指出,为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控煤目标,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建立和实施基于市场和支持清洁替代能源发展与节能的绿色金融政策和创新手段。
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方面,《报告》提出建立相应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替代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同时控制涉煤行业外源性融资的主要来源,执行大幅缩减的煤炭信贷政策,有望实现2020年或之前全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峰,峰值控制在40亿吨~42亿吨的目标。
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潜力巨大,《报告》测算显示,2015年到2020 年期间,中国在包括清洁能源、与工业、建筑、
交通的节能能效和减排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年均有2.9 万亿人民币,其中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每年在两万亿人民币左右。
与此同时,《报告》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绿色信贷制度和组织体系,提高绿色信贷的市场准入门槛,并且设立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中介结构建设。据了解,人民银行未来将尝试建立绿色银行、生态银行,为绿色项目提供政策性的融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