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跨界场景化变革

2015-5-14 00:57 来源: 虎嗅网 |作者: 王曾

量变引起质变?坏账率那么重要吗?

《失控》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极简的实物,聚合到一定数量,其行为协同达到一定程序,将“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形成一个超越原有结构体系(失控)的新结构体系。一条鱼在深海中毫无影响,一群鱼可以表现出相同特征,当一个巨型鱼群在深海中按着某一个有形无形的规则和方向游动时,就会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壮观场景,产生巨大能量。美团王兴应该体验过那种感觉,因为快速的成长可以平抑掉现在是问题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领域有一部分平台在追求量变引起质变,假定大家风控水平达到基准水平以上,不专业的自动被市场淘汰,那么机构的选择是风控标准和收益的权衡,比如坏账率控制在2%以内,亦或是5%以内,公司将会获得不同的收益水平。坏账率有那么恐怖吗?金融领域的坏账率其实等同于电商领域的利润,你问问亚马逊、Facebook当期利润有那么重要吗?十五年前,大家不敢投资腾讯、京东,因为不知道怎么赢利,现在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

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是流动性,坏账率带来的资金流性动不足会反噬公司前进的步伐。坏账率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不足,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刚性兑付不了,另一种是非刚性兑付的中介因为坏账率过高致使线上理财人离开,但是假如流动性不出问题,一路狂奔的玩家将会笑到最后,量变真的会引起质变,信用卡的历史就是这样。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做信用贷的玩家,根据自身信贷政策,6%坏账率是盈利点,但是有些区域、甚至整体坏账率已经达到20%,或者更高40%,怎么办?扩大规模,让40%变成6%,如果还是不能,假如只能控制在12%坏账率,在有效控制金融欺诈的情形下,保持刚性兑付的流动性,还是扩大规模,静待量变引起质变,当有一天规模足够大的时候,超额收益会出现。

这样做有几个前提:

第一,保持流动性,金融最重要的是流动性,保持客户对金融载体的信任是重中之重,小玩家慎玩,否则你就该跑路了;

第二,风控足够强大,纠正大家一个观点,坏账高的不一定风控水平差,坏账率与风控水平其实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在一定风控水平之上,坏账率与公司信贷政策、产品设计相挂钩;

第三,内部计算能力足够强大;

第四,强大产品设计能力。基于以上逻辑,大家观察市面上的P2P从业者,看看哪些属于这一类。

金融服务消失而又无处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黑天鹅怎么出现?

如果互联网的特性是去中介化,基于金融机构的中介属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到最后会不会革自己的命,致使金融消失?

宜信的唐宁认为十年后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会在中国消失,科技成为驱动金融的内生组成部分,金融本身包括科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通过科技实现普惠金融和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使得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并促进了信息的对称,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人们是否会每时每刻、任何时空、任何维度处处沐浴金融?

颠覆性的事件很多都是来自门外的野蛮人,互联网金融领域,那个或者几个黑天鹅会不会突然出现?他们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这些黑天鹅会将互联网金融变成什么样?传统金融很多仅限于银行柜台和自身系统内完成,无法与商业场景无缝对接,跨界的场景化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与场景边界模糊,哪些场景会与互联网金融摩擦出火花?

笔者当前认为,支付场景、消费场景、社交场景、游戏场景、生产场景等与互联网金融会有协同效应,这些场景有如下特征之一,第一,有现金流,时间(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同时具有网络属性的场景;第二,在风险定价方面,有信息流场景,比如数据提供商、社交场景的触达能够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风险定价更加精确有效。未来的金融与场景紧密结合,金融蕴含在特定场景中,金融看似消失而又无处不在,金融服务不再单独的属于金融机构这个孤岛,在有效配置情形下,金融存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2345678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