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传统企业内部转型难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的推进,生产制造行业开始加紧与互联网的结合。用“互联网+”重塑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海尔集团的“私人定制”模式,一直为业内所津津乐道。海尔互联工厂的大规模定制,实现从“人人制造”到“人人自造”的改变。比如,把私人照片放在洗衣机上,生产过程全部可视化等。用户可以在线定制下单、快速了解产品制造及配送的过程,也能亲自参与设计,定制出一款“全球独一无二的”的冰箱。
但是在转型中,海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海尔在推进‘互联网+’战略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企业内部能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这归根结底是观念的
问题。大家都有一种惯性思维,习惯于自己已有的东西和自己成功的东西。所以,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难点就在于,能不能自我否定自己成功的东西。”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海尔集团宣传部负责人武丽萍说。
财经学者吴晓波认为,大企业面临着五方面的危机: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品牌、资本和战略转型。
TCL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跳出产品层面、从企业经营战略层面转型互联网的彩电制造企业。但是据互联网媒体人卞海峰分析,TCL的转型路,或者说自我救赎之路,走得并不是那么清晰。从
第三方电子支付,到互联网金融,再到O2O、电商等,凡是当前比较火的互联网概念,TCL几乎无不涉及,毫不夸张地说,TCL比腾讯公司的业务线还要广。但是,如众多传统企业一样,TCL在组织架构、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商业化场景应用上仍有较大瓶颈。
“制造企业触网应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有自己的步调速度,避免盲目跟风。”卢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