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条”欲来“风”满楼 投资规模或超“水十条”

2015-5-14 16:15 来源: E20环境平台

继“大气十条”后,“水十条”也于近期正式发布,预计将带动4-5万亿的投资。产业内在为“水十条”的到来感到兴奋的同时,也对“土十条”充满了期待。近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在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上透露,“土十条”已由环保部提交至国务院审核,预计2016年出台可能性较大。

5月7-8日,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内部的“十三五环保规划”讨论也中提到,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抓紧“大气十条”“水十条”的实施工作,抓紧编制“土十条”,逐步推动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土十条”的编制工作已经被列入环保重点工作中,对于其可能带动的投资机会,业内也期望很高。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曾表示,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总体差距较大。可一旦市场打开,其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据腾讯财经报道,环保部通过运用国际通行的模型,对“水十条”的影响做了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很大,从中长期考量,若“土十条”发布之后,带动的投资模式将远大于5.7万亿元。

实际上,我国需要修复的土地规模巨大,土壤修复市场前景可期。《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来自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0%以上。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由200多家增至500多家,产值达140亿元。预计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未来4到5年,将是土壤修复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面对可能带来的万亿投资机会,由于目前我国土壤修复的技术、商业模式、市场化程度都不成熟,和“水十条”一样,“土十条”如何真正落地也备受业内关注。
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就指出,“土十条”的落实比起“大气十条”“水十条”要花更多的钱,难度更大。虽然有多家环保公司都对“土十条”带来的市场机会感兴趣,但现在的现状是,商业开发价值大的土地开发商自己就修复了,根本没有真正的市场化。而商业开发价值不大的就只能靠财政支持,环保公司参与获益较少。

的确,我国土壤修复的现状不容乐观。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指出,“在矿山修复方面,由于成本原因往往简单采取用土掩盖的方式,投资不是很大。一线城市的废弃地,也只有那些能折现地价的才可能被修复,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因为地价不够高,修复费用甚至超过地价,就只有把废弃地封闭起来。而农村耕地投入产出就更不成比例了,只能靠国家公益资助,市场上几乎没有做农村耕地修复的公司。”

针对矿山修复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搂指出,除历史遗留矿山由地方政府负责,在产及有主的矿山都应该由矿业公司来负责修复。矿区生态修复涉及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环境整治、地形重构、土壤改良新土体构建、植被恢复等,以及有色金属矿区治理、尾矿库综合治理、裸露山体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等。一般矿区开发前,矿业公司需要向政府交纳保证金,在分期交纳保证金后,矿业公司负责或聘请有能力的第三方按土地复垦方案进行修复,国土部门验收通过后,矿业公司才能向政府申请取回保证金。如矿业公司在开采后不按复垦方案进行修复,政府有权用保证金进行修复,同时对矿业公司进行处罚。保证金的额度是根据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损伤,用于治理修复的成本为依据进行核算。

“土壤修复投资大、收益慢、回报低,目前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缺乏好的市场主体,更缺乏好的购买主体。”薛涛指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比较初级,基本以工程为主,把污染土壤挖起来埋掉,无法大规模承接相关产业。由此,他判断“土十条”的市场潜在规模广阔,但不会“立即整出太大的动静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土十条”已经未出先热,那么资金从哪来?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曾公开表示,财政部将重点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这一承诺也开始逐个兑现,今年,为落实“水十条”,财政部也将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预算规模增至13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53.8%。接下来的即将出台的“土十条”也极有可能再次突破,不过,薛涛也强调,中央财政最多能下发100多亿元,地方政府再配套些,这又能撬动多少社会资金?

从目前“水十条”带动的资本关注度来看,“土十条”也需要更多社会资本的进入,未来还需要建立更好的资本进入环保领域的平台,在中央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财政投入的同时,也期望产业更多的建立与社会资本的对接渠道,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