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15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2%。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
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起步慢于污水、废气治理。
长期以来,除了粉煤灰等可利用的工业废弃物被循环利用外,其它的均采取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和掩埋的原始方式处理。采用此种处理方式,一些难以降解的废弃物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潜在的危险。
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固体废弃物累积堆存量已超过200亿吨,它不仅侵占耕地、污染土壤、水体与大气,影响环境卫生,更直接危害着人类的键康。
从目前来看,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实属无奈之举。固体废弃物填埋有三大
问题,一是占用了土地资源,二是二次污染严重,三是潜在的、未可知的危险。
另外,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会耗费企业大量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加上受制于技术的发展和
政策法规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一些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流于表面形式,给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
单纯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保温材料,每年的检修、维护更新等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电力、
化工、石油、
冶金这四大行业是保温材料的使用和消费大户,同时也是废弃保温材料的抛弃大户,每年都有大量的废弃保温材料被白白地浪费掉。
电力企业每年都要对部分机组和管道进行检修,以及每隔几年的大面积检修更换,都会拆除和报废大量保温材料。而处理这些材料,企业将花费不菲的人力、物力将其运走并掩埋。
以电厂50MW机组运行10年为例计算,10年保温材料的运行费用是180万元,一个50MW机组每10年须填埋1575平方米废料,然而这些废料都是由高能耗燃烧而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电661500度、水1890吨、矿物质2205方、燃煤264.6吨,排放二氧化硫19.845吨,二氧化碳661.5吨。
截至2014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136019万千瓦,如此庞大的装机容量,将消耗数量非常大的保温材料。再加上化工、石油、冶金等行业抛弃的保温材料数量,依照目前的废弃保温材料处理的现状,环境的压力将不堪重负。
每掩埋1000立方废弃保温材料,就要用掉50亩的土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是环境保护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途径,固体废弃物
建材资源化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最有效的方式。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既可解决固体废料排放问题,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链,合理利用资源,使真正的生态工业成为现实,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和众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攻关,“保温材料循环再利用课题”已经突破了很大的进展,并已经在部分工业企业得到循环利用。该技术是通过“拉毛—吸料—喷粘—气流中和—成型—恒温烘干”等方式生产复合隔热保温材料的新技术,使85%以上的废弃保温材料转化成了新型的复合隔热保温产品。经有关部门测试,这种复合隔热保温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并且全部达到了国内隔热保温材料产品的行业标准,既可以做成稠膏体状的保温涂料,也可以做成砖、板、毡等一系列的成型产品,使安装效率提高了6倍以上。目前,已经在10多家大型企业实地应用,在
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填埋场使用面积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废物资源再循环是各国垃圾废物综合治理的主导方向,再循环理念也是推进废物污染治理与资源化有机结合的推动力。它既可以保证实现垃圾废物治理的无害化,也可以推进垃圾废物的循环再生。
值得期待的是,2014年9月25日举行的亚洲粉煤灰及副产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黄建忠说,今后将大力推进包括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在内的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目前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正在制定当中。示范工程会选取利用量大、产值高、技术装备先进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参与,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有关部门有望完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尤其是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宁夏等地创新地方节能
减排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加大对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