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银行在其最新发布的《脱碳发展——迈向零碳未来》报告中,建议全球各国采取三大步骤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为“零”,一是设定为达到终极目标的计划,而非短期计划;二是在
政策中设定正确的价格,从而改变投资和行为;三是实现从减到“脱”的平滑过渡。报告中还显示,如果各国政府马上就开始行动,成本是可以承受的;如果等到2030年才开始行动,全球的成本会增加50%。
事实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未来数十年内对研究和技术进行更多投资,在保持全球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即从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三大步骤”将“脱碳”的重点放在政府和企业现有的选择上。
在瑞典通过的“整合能源和气候政策”决议中,2050年前,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随后,瑞典的能源和环境发展一直围绕该目标努力。不到五年,瑞典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包括供暖在内的瑞典
电力输出,97%都不存在
碳排放。而英国,在2008年的立法中就已将能源供应的脱碳列入其中,设定2030年定量脱碳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但可惜的是,无论瑞典还是英国,由于政治或经济等因素,使“脱碳”计划难以前行。
在对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脱碳”分析后,通用的解决方案为在取暖、公路和轨道
交通以及工业生产中逐渐提高电力使用,将化石燃料为主的发电模式转为以可再生能源、核能、化石燃料三位一体的能源结构,同时辅以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要实施这样的方案,各国会面临各种挑战,如政策、经济、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