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
碳交易网了解到,
碳金融的发展缺乏总体的构想与设计碳金融的培育和发展必须以
政策、技术和资本的一体的框架来支撑。目前在国际碳金融
市场上,欧、美、日等金融发达国家实际掌控了相关标准的制定权,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以及碳证券、
碳指标交易、
碳基金、碳期货期权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而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及其碳金融的制度、体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业务标准、运行规则等有所研究或涉及,但仍缺乏总体发展构想与规划设计。
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在当前的碳金融国际市场上,以
碳排放权交易为主体的项目具有交易规则复杂、项目开发程序繁琐、交易风险较大等特点,为此一般的风险评估机构很难具备此类项目的评估及开发能力,由于中介机构整体的经营现状,很多机构为了某些利益,必然会提供一定的虚假信息,这无形中变加大了整个碳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我们国家也在积极完善中介机构的评定以及
第三方核准机构的建设。由于这些工作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国际碳金融的相关经验,同时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对相关交易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这些都减缓了我市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进程。
碳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碳金融业务相比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它是一个与环境、政治、经济、金融等诸多领域密切相关的新生事物,因此,碳金融及其创新存在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
CDM项目必须履行国内、国际两套程序,经过多个机构审批和技术
认证,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的周期较长,在如此复杂的审批程序必然会导致较高的费用及成本。此外,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能否达到预期
减排效果等,还需要在项目运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排放量进行监测核实,由此导致的项目收入不确定性也会加大商业银行参与CDM金融业务的项目风险。
商业银行专业人才的缺失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碳金融业务对专业性人才要求较高。据中国碳交易网了解到,碳金融行业是新兴行业,其理论知识体系尚未构建。碳金融业务需要的是具备
化工、金融、法律、外语、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英语是现行碳交易行业的通用语言,
CDM项目从法律、
法规、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到审核均使用英语,使得对非英语母语的中国金融研究者们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目前我市商业银行综合性人才的储备和积累还不到位,使得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的内部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