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革命

2015-5-19 01:29 来源: 国土资源报

优化生态建设的法治环境是当务之急
 
笔者还想说的是,不要低估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度。
 
"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就是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意见》的核心是以人民大众为本,努力把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红利,落实到全社会乃至每个公民身上。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意见》明确提出“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是,要使《意见》落地,难度很大。我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改革,都缘起于原有社会体系矛盾尖锐、各要素之间不适应和不协调。凡是触及社会阶级、阶层、群体和个人的地位或利益,改革过程往往是曲折的,有时甚至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当前新的工业革命初现端倪、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资源禀赋差异,各国对先发展还是先保护的重大问题分歧明显,辩论此起彼伏。
 
当前,一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部门、团体、个人依然处于观望状态,一旦触及实体,既得的利益可能丧失,潜在矛盾必然爆发。除了“润物细无声”的说服、教育,当务之急是优化法治环境。
 
我国提出“新四化”目标,《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此,《意见》明确要分类落实,对东部发达地区、重点城市化地区、农业主产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等生态系统、生态地区,提出了区域发展规划,要求保证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促进绿色低碳环保发展方式的形成,包括工业布局、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以及资源环境的合理调整等,这一切都具有明确的指向。

为什么实现上述目标具有很大的难度?除了转变观念,我们的短板是法治环境滞后。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指出,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意见》已经明确,要修订《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并具体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以及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分级”和“梯级利用”等,具有紧迫性和针对性。

对于政府而言,落实《意见》,如同壮士断腕;对于公众而言,一定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对于企业而言,必须立下“转变方式、节能减排、一票否决”的“生死状”。

法治,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