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要做到智能制造,并非只是采用新型制造技术和装备。“还要将迅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工厂,在制造业领域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从而彻底改变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带来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转变。”苗圩表示,在五项重大工程中,“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早在2012年5月,工信部就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机器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就是一家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企业。财报显示,该公司2014年度新签订单约33亿元,同比增长32%。当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三成达3.26亿元,到今年一季度业绩依旧强劲,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一成。受《中国制造2025》发布提振,该公司股价昨日午后被封在了涨停板上。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会给制造业带来“两提升、三降低”:“两提升”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指研制周期大幅缩短,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产品不良品率大幅下降。
李东透露,工信部已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实施方案,并计划今年选30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未来将连续三年实施试点示范,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2017年准备全面推广。
苗圩说,工信部此前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所谓相同的地方,就是更多地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进行结合,或者讲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这么一个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发展最大的动力还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或者用德国人的讲法,叫CPS系统或信息物理系统。
深圳市电子商会执行会长程一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最终都要落实到智能化和信息化上,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二者融为一体。“不是说使用机器人生产就达到目标了,整个流程体系必须智能化。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生态圈,靠互联网技术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