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本全面反映新城新区发展的系统性报告,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于2015年5月正式出版。
《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的作者具有多方面代表性。中国科学院陆大道院士、周成虎院士担任学术顾问,中、法、韩、新等20多位作者共同完成报告编写。
报告总分结合,包括新城新区发展总论、新城新区发展阶段、主要发达国家新城新区发展经验、国内主要类型新城新区发展面临的
问题与战略思考。报告对法国巴黎城外的马恩拉瓦莱、美国的工业新城普曼、新加坡的榜鹅新镇、韩国的东滩新城、中国的横琴新区、冀南新区、镇江新区、杭州未来科技城、威
海南海新区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全书十八章,共约50万字。
报告主编、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研究员指出,截至2014年10月,中国各类型新城新区已有3000多个,形成了系统的体系,既有国家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还有各类产业新城、低碳生态新城、高铁新城、行政一体化新城、大学城等不同类型。
冯奎指出,对于新城新区要有全面的认识,它们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新常态
政策条件下,高层和管理部门释放出新城新区必须谋求转型发展的明确信号。目前,各地积极实践探索,转型升级的方向已日渐明晰。展望未来,新城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正在迅速完善之中,中国新城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报告据此提出新城新区未来出现的十个趋势特征:一是新城新区的定位从模糊状态转向清晰明确。二是新城新区已建构起较为完整的体系,数量增长趋于减缓,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三是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低效迈向高效成为转型的主要内容。四是产城融合成为新城新区主要空间布局形式,融合的水平与程度由低到高。五是政府与
市场协作的开发模式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六是试点性示范性政策将会更多惠及一般性新城新区,形成更多的后发优势。七是更加注重在已有新城新区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叠加与提升。八是新城新区成为中外合作重要平台,合作形式将越发多样化。九是分类管理,新城新区将更多采取进位与淘汰并存的管理机制。十是影响新城新区的因素出现重大变化,核心能力建设成为获得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报告副主编、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副研究员、智慧城市联盟执行秘书长郑明媚指出,新城新区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数量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未来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阶段。她认为生态、低碳、智慧、科教新城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地方实践,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推进。
中国发展出版社副总编辑尚元经在新书发行座谈会上说,《中国新城区发展报告》参与机构众多,包括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交通大学、瞭望东方周刊社、港中旅集团、优博集团等。
著名规划专家,《法国城市规划四十年》的作者米歇尔先生认为,认为这本《报告》是一本全面、系统、权威的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开启了系统研究中国新城新区发展问题的一扇门,对未来中国新城新区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