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CCX的变局从今年7月就已开始。CCX母公司被美国期货交易集团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ICE)收购。ICE将欧洲气候交易所(E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CFE)收入囊中。
ICE在收购的几周后就开始在CCX裁员。CCX的新闻发言人布鲁克利·麦克拉夫林八月份说,洲际交易所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碳
政策的进展,并对是否继续CCX的经营进行评估,“这将建立一个一直持续到2010年之后的
减排和交易计划”。
ICE首席执行官杰夫·斯潘彻(Jeff Sprecher)在11月1日公布三季度财报时说,他看好欧洲
碳交易市场。尽管如此,他对美国碳交易发出信号说,碳限额交易的业务,目前还没有盈利(lossmaking business)。
事实上,CCX的碳限额交易已经连续数月只有少量的现货成交。目前交易单位CFI(一个单位代表100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已降至5美分(0.34元人民币),而2008年年终历史最高价格则是7.4美元(49.59元)。
ICE赢利的一大增长点是欧洲碳限额交易市场,而非美国。ICE财报显示,三季度净利9600万美元,同比增长900万美元;每股1.29美元,同比增长0.11美元。
当初自愿加入CCX碳限额交易企业的兴趣也在骤减。自2003年起,共有450个公司加入,其中包括
电力企业、制造业公司和大学等;不乏知名企业身现其中,诸如IBM、摩托罗拉、杜邦、福特和英特尔等。
“自愿市场到今年年底会过期。”斯潘彻说,“很多会员对我们说,在现在(联邦)政府(对碳限额交易政策)立法缺失的情况下,他们真的不想继续自愿的交易。”
无论买方或卖方,都认为CCX碳限额交易的是否继续,取决于对美国实施联邦层面的碳限额交易的预期,以使CCX的自愿交易变成强制性的市场。
但是,参议院在今年夏天抛弃了对碳限额交易的立法。同时由于共和党在11月初的国会中期选举中赢得了众议院的胜利,所以对碳限额联邦立法的预期也在变得渺茫。
CCX会员企业的“撤退”,还与美国州和地方层面推动“强制性”
碳市场动作有关。虽然美国联邦层面的碳限额交易立法受阻,但是州和地方政府层面在行动上已有所推动。
如11月2日加利福尼亚州中期选举中一项投票,保证了加州可以按照2006年的州议会立法,在2012年初推出碳限额交易。
这意味着加州迟早将给自身
碳排放设置强制性限额。接近CCX的行业人士解释说,加州将强制减排,那么CCX的加州会员,比如Safeway(加州最大的食品和药品零售商)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参加CCX的自愿减排。